[发明专利]原叶金花菌散茶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15229.2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强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叶金花菌散茶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将绿茶、红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白茶经过原料的预处理后均放置在特制竹篓内进行发花,发花完毕后进行烘培干燥得到各种金花菌散茶。本发明制备的金花菌茶,不仅保留了原叶散茶的基本形态、原有香气,而且又具有金花茶所具有的菌花香,茶汤入口甜爽、口感醇厚,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 ||
搜索关键词: | 金花 菌散茶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原叶金花菌散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包括:绿茶、红茶、黑茶、黄茶、乌龙茶、白茶;(2)原料的预处理:绿茶选自茶树的新叶或新芽,首先将新叶或新芽放入杀青锅内加盖闷杀2min,使叶温迅速升温至65‑70℃,再揭盖扬抖杀青,其中杀青过程中锅温控制在400‑470℃;杀青完毕之后摊凉,然后进行揉捻,时间控制在20‑25min,揉捻完毕之后待用;红茶选自茶树的新芽叶,经过萎凋、两次揉捻、发酵后待用;其中第一次揉捻50min,第一次揉捻后将揉捻叶投入解块分解机中,通过2‑3目筛网进行筛分,筛下的芽叶,直接进入发酵室发酵,筛面上的芽叶进行第二次揉捻,第二次揉捻40min,其中较老的叶子可以延长揉捻时间;揉捻完毕后放入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湿度保持在60‑64%为宜;黑茶选自茶树的鲜叶,经过高温机械杀青、揉捻、捡梗筛选、渥堆后待用;其中高温机械杀青过程中按照原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0∶1的比例洒水,利用高温蒸汽将茶叶均匀杀青;杀青后趁热将茶叶初步揉捻,使茶汁溢出附于茶叶表面,揉捻的时候宜轻压、短时、慢揉;揉捻完毕之后将茶梗捡出来进行渥堆,渥堆选择背窗、避免阳光直射、洁净的地面,渥堆高度不超过1m,并且表面覆盖湿布或蓑衣,过干的时候需要洒水,过湿的时候需要翻拌,其中过干表示湿度低于60%,过湿表示湿度高于85%,在茶叶的颜色变为黄褐色、对光透视呈朱青色且透明,闻起来青气已经清除,散发出淡淡的酒糟香气的时候,渥堆处理完毕;黄茶选自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后待用;其中杀青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初始火温控制在120‑130℃,后期火温控制在80‑90℃,杀青时适当少抛多闷,以迅速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杀青完毕之后采用热揉,在湿热条件下揉捻成条,揉捻完成后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控制茶叶黄变的过程,其中含水量高的时候,黄变温度高,黄变过程快;乌龙茶选自茶树的鲜叶,经过萎凋、摇青、炒青、揉捻后待用;置于日光下进行萎凋,温度在30‑35℃为宜,萎凋过程中视茶叶水份消散的情况进行轻翻2‑3次,使其受热均匀,萎凋时间控制在20‑30min;萎凋后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温度为18‑24℃,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然后静置60‑120min后重复摇动直至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位置由暗绿色转为黄绿色;摇青完毕之后将茶叶投入外温在260‑350℃的杀青机中直到叶片成为亮黄绿色并柔软,时间控制在6‑8min为宜;炒青完毕之后将已经回潮的茶叶用速包机包紧打结,放入平板揉捻机中进行冷茶包揉捻,时间控制在2‑3min,取出后用解茶机或手进行解茶,等手摸茶叶感觉湿软出水、发粘的时候进行初加热,温度控制在70‑80℃,时间控制在10‑30min,待手摸茶叶干燥后进行复包揉,复包揉时应当趁热包揉,时间控制在2‑5min,以固定外型;白茶选自茶树的鲜叶,经过萎凋后待用;其中萎凋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要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究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直至茶叶七、八成干。(3)金花菌散茶的制作:在经过步骤(2)处理的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均放置在特制竹篓内进行发花,其中竹篓带盖,竹篓内可盛装25‑35斤茶叶,根据环境调节温湿度及发花时间,然后进行烘培干燥,干燥完毕后得到各种金花菌散茶;其中绿茶的烘培干燥采用自动烘干机或手拉百叶烘干机烘干,风温应掌握在110‑115℃,时间控制在90‑12min,摊叶厚度在1.5‑2.2cm;红茶的烘培干燥采用高温毛火、低温足火的原则进行烘干,发酵叶含水在50‑60%,毛火的进风口温度要求在110‑120℃,迅速灭活氧化,足火75‑85℃,在毛火和足火之间要摊晾15‑20min;黑茶的烘培干燥采用的是松柴明火烘培,不忌烟味,用特制的七星灶,进风口用砖砌成七个孔,烘茶坑分为大中小,下以松柴明火烘培,直至茶叶色泽渐渐变为乌黑油润,有独特的松烟香;黄茶的烘培干燥温度控制在40‑50℃;乌龙茶的烘培干燥用70‑80℃慢慢烘,直至茶梗手折且脆断时即可;白茶的烘培干燥初始将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控制在8‑10min,摊凉12‑16min在进行中间复烘,温度控制在80‑90℃,最后进行低温长烘,温度控制在65‑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强,未经王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1522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