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车钢圈表面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78733.X | 申请日: | 2016-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3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1/24 | 分类号: | C23G1/24;C23G1/08;C23C22/68;C23C22/76;C21D1/18;C21D9/40;C11D1/37;C11D3/33;C11D3/20;C11D3/32;C11D3/22;C11D3/382;C11D3/28;C11D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发明公开了一种叉车钢圈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2)酸洗;3)表面预热;4)表面变质处理;5)清洗冷置;6)淬火处理;7)表面处理剂处理。本发明处理叉车钢圈表面具有高耐磨性、高硬度、高韧性及高抗冲击性能,配合后续的淬火处理,优化出最佳的淬火时间、淬火温度,并调整了回火时间及回火温度,从而提高叉车钢圈的冲击韧性和硬度,且内外硬度均衡,叉车钢圈覆层表面的显微硬度极高,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盐腐蚀性和耐应力腐蚀破裂性,并且极大的提高了叉车钢圈的耐疲劳强度,延长了其寿命,相较于未处理的叉车钢圈的寿命提高了3‑4倍。 |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钢圈 表面处理工艺 淬火处理 淬火 回火 清洗 耐应力腐蚀破裂性 表面处理剂 变质处理 表面预热 冲击韧性 覆层表面 高抗冲击 高耐磨性 显微硬度 高韧性 高硬度 耐疲劳 未处理 冷置 耐盐 酸洗 均衡 优化 配合 | ||
【主权项】:
1.一种叉车钢圈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 将叉车钢圈放入清洗剂中,先浸泡20分钟,再在36‑40℃下采用超声波震荡15分钟,然后,将清洗剂煮至沸腾,让叉车钢圈在沸腾中的清洗剂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叉车钢圈,在42‑48℃下烘干;所述清洗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得:十二醇硫酸钠5、N‑酰基谷氨酸钠2、乳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2、烷基醇酰胺1、三乙醇胺3、海藻酸钠0.1、柠檬酸钠1、桉叶油2、麦芽糖醇0.1、叶绿素0.01、辣红素0.01、水70;(2)酸洗 将叉车钢圈放入到酸溶液中,在36‑37℃下,浸泡20min,然后,将叉车钢圈以90r/min转速转动,持续15min后,停止转动,将温度降低至2‑4℃,继续浸泡20min后,取出,采用去离子水冲洗2‑3遍;所述酸溶液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制成:1.5%肌醇六磷酸、0.7%赖氨酸、2.8%硫酸、0.1%环已六醇其余为水;(3)表面预热 将叉车钢圈先置于真空中,并将温度调整为38‑42℃,过60s后,将叉车钢圈放入氮气环境下,温度为230‑240℃,保温处理35‑37min;(4)表面变质处理 将预热后的叉车钢圈置于656‑658℃下,将变质剂均匀喷到叉车钢圈表面,每隔20min均匀喷洒一次,总共喷洒3‑4次,每次喷洒完变质剂后,立刻均匀喷洒一次质量浓度为2.24%的碳酸氢钠溶液;所述变质剂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制成:12%氮化硼、24%氯化钠、15.5%氯化钾、12%尿素、36%二氧化硅、0.5%葡萄糖酸钠,所述变质剂制备方法为:将氮化硼、氯化钠、氯化钾、尿素、二氧化硅、葡萄糖酸钠利用研磨机研磨成粉末,均匀混合到一起,粉末粒度为800‑1000目;(5)清洗冷置 待叉车钢圈自然冷却至室温后,表面采用去离子水冲洗2‑3遍,然后将其放置到‑10±2℃下35‑38min,然后再自然恢复至室温;(6)淬火处理 将叉车钢圈升温至920~951℃,进行高温淬火,在272℃下进行回火,其中,所述高温淬火的保温时间为1.1‑1.4小时,所述回火的保温时间为2.1‑2.3小时;(7)表面处理剂处理 将表面处理剂均匀涂布在经过淬火处理后的叉车钢圈表面,然后于 30‑180℃的温度进行加热干燥来形成表面处理膜;所述表面处理剂按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环氧树脂20、天冬氨酸0.2、赖氨酸0.1、硼砂0.8、辛二酸2、甲壳素0.1、茶多酚0.1、硅酸钠4、水10;所述表面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环氧树脂、辛二酸和硼砂均匀混合到一起,然后加热至112℃,保温2min后,将温度调节至45℃,添加水、甲壳素、赖氨酸、天冬氨酸、茶多酚和硅酸钠,以1200r/min转速搅拌40‑50min,即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7873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