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两轮共培养和絮凝法制备菌藻细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4432.7 | 申请日: | 2016-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两轮共培养和絮凝法制备菌藻细胞的方法,包括:1)将第一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在光照下进行第一轮菌藻共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第一轮菌藻共培养液;2)在第一轮菌藻共培养液中再补加第二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在光照下进行第二轮菌藻共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第二轮菌藻共培养液;3)对第二轮菌藻共培养液进行絮凝采收处理,得到菌藻细胞。本发明通过应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进行菌藻共培养提高藻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同时改善藻细胞絮凝性能,减少化学絮凝剂的使用和对藻细胞的毒害,提高藻细胞采收效率,降低藻细胞采收成本,从而大幅降低蛋白核小球的工业生产和开发应用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两轮共 培养 絮凝 法制 备菌藻 细胞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两轮共培养和絮凝法制备菌藻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第一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在光照下进行第一轮菌藻共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第一轮菌藻共培养液;所述的第一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的菌藻比为10~1000:1;所述水稻内生泛菌采用中国农业微生物保藏中心(ACCC)出售的编码为10454的水稻内生泛菌菌种;2)在第一轮菌藻共培养液中再补加第二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在光照下进行第二轮菌藻共培养,培养结束后,得到第二轮菌藻共培养液;所述的第二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和第一次加入的水稻内生泛菌的比为0.25~4:1;3)对第二轮菌藻共培养液进行絮凝采收处理,得到菌藻细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443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灯饰装饰管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