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异面电极激光器芯片的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10999.4 | 申请日: | 2016-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珂;刘宇;赵泽平;祝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5/022 | 分类号: | H01S5/02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异面电极激光器芯片的封装结构,包括一上介质基板,一下介质基板和一导通柱阵列。利用上下两个介质基板形成一个“三明治”的结构将激光器芯片的异面电极转为共面电极,以实现与外部射频电路的连接。相比于利用金丝转异面电极为共面电极的传统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封装结构避免了金丝的使用,减小了由金丝所引入的寄生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适用于单通道和多通道集成芯片的封装。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电极 激光器 芯片 封装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异面电极激光器芯片的封装结构,包括:一上介质基板(1),主要起支撑表面电极作用;表面采用薄膜工艺蒸镀一定厚度的电极作为上介质基板地平面(2);一下介质基板(5),主要起支撑表面电极和激光器芯片作用;表面采用薄膜工艺蒸镀一定厚度的共面波导电极(3),包括第一地电极(G),信号电极(S),第二地电极(G);一导通柱阵列(4),其主要起连接上介质基板地平面(2)和下介质基板地电极(G)的作用,同时也起支撑上介质基板(1)作用,该导通柱阵列(4)与上介质基板(1)表面地平面(2),与下介质基板(1)地电极的电连接良好以保证阻抗的连续性;且导通柱阵列(4)的直径与间隔由特定公式决定以降低谐振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该特定公式为:H=1/8*λ,其中,H为导通柱间隔,λ为电磁波波长;电极材料和导通柱阵列(4)的材料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1099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