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9001.9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岚;刘泽明;赵相国;李霖霖;任鹏飞;张晓松;徐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顶电极、底电极和依次位于顶、底电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发光层,电子注入层为氟化锂薄膜,顶电极为Al,底电极为ITO导电玻璃,发光层为层层自组装的碳量子点薄膜;其制备方法是:碳量子点的制备为柠檬酸与十八烯在高温下的油相反应;碳量子点表面改性为通过二甲基甲酰胺、丙烯酸分别将碳量子点表面氨基和羧基化;碳量子点薄膜的层层自组装方法为ITO导电玻璃在两种碳量子点溶液中交替沉积,时间为15min。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器件的发光层通过层层自组装方法获得,避免了真空蒸镀与气象沉积方法的复杂工艺以及高额的成本,易实现大面积薄膜,器件显示出良好的整流特性和稳定的电致发光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电致发光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电极、底电极和依次位于顶、底电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发光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为氟化锂(LiF)薄膜,厚度为1nm;所述的顶电极为Al,厚度为150nm;底电极为ITO导电玻璃,厚度为9mm,所述发光层为层层自组装的碳量子点薄膜,其厚度为30‑50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7900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