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9001.9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岚;刘泽明;赵相国;李霖霖;任鹏飞;张晓松;徐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电致发光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电极、底电极和 依次位于顶、底电极之间的电子注入层、发光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为氟化锂(LiF) 薄膜,厚度为1nm;所述的顶电极为Al,厚度为150nm;底电极为ITO导电玻璃, 厚度为9mm,所述发光层为层层自组装的碳量子点薄膜,其厚度为30-50nm。
2.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碳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如下:
1)将柠檬酸加入温度为230℃的十八胺与十八烯的混合溶液中,在氩气环 境中磁力搅拌45min,将得到的混合液加入甲苯,降至室温后静置1h,得到混合 液,柠檬酸、十八胺、十八烯与甲苯的用量比为1g:1.5g:15mL:15mL;
2)将甲醇加入由1)制备的混合液中,甲醇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5mL:10mL, 在8000rpm下离心5min,分离下层沉淀物;
3)将上述沉淀无加入甲醇中,搅拌均匀后在120000rpm下离心,分离沉淀 物,该操作重复2次,得到沉淀物;
4)将步骤3)得到的沉淀物溶解在浓度为1mol/L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 室温下搅拌40min,然后加入硼氢化钠,55℃下加热4h,得到经过氨基修饰的碳 量子点溶液(CD-NH2),沉淀物、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与硼氢化钠的用量比为50mg: 50mL:0.0248g;
5)将步骤3)得到的沉淀物溶解在浓度为3mol/L的丙烯酸溶液中,65℃下 搅拌40min,另将硼氢化钠溶解在去离子水后逐滴加入溶液,65℃加热4h,得到 经过羧基修饰的碳量子点溶液(CD-COOH),沉淀物、丙烯酸溶液、硼氢化钠与去 离子水的用量比为50mg:50mL:0.0248g:100mL;
6)采用3cm×1cm的ITO导电玻璃作为层层自组装薄膜的基底,将ITO导电 玻璃中心1cm×1cm区域保留,其余部分用浓度为10wt%的盐酸溶液腐蚀10min, 然后依次用洗洁精、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醇和乙醇溶液在超声清洗机中分别清 洗5min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
7)将上述处理后的ITO玻璃放入160℃的去离子水、氨水、双氧水混合液 中密封加热1h,该混合液中去离子水、氨水、双氧水的体积比为1:1:5;
8)将7)处理后的ITO导电玻璃依次浸入步骤4)制备的氨基官能团修饰的 碳量子点溶液(CD-NH2)和步骤5)制备的羧基修饰的碳量子点溶液(CD-COOH) 中10-20min,浸润完毕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ITO表面的多余碳量子点溶液,该 操作依次重复2-4次后放入干燥箱中80℃干燥40min,完成器件中发光层碳量子 点薄膜的制备;
9)将8)制备的碳量子点薄膜上在7.0x10-4Bar的压强下依次蒸镀1nm厚的 电子注入层LiF和150nm厚的电极Al,完成器件中发光层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90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