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0194.1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卫清;刘思琪;周解臻;孙秀云;刘晓东;李健生;沈锦优;王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46;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由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基体、掺锑二氧化锡中间层和掺锑二氧化锡复合碳纳米管活性层组成。本发明通过阳极氧化法首先制备出钛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作为基底材料,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锑二氧化锡中间层,最后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复合锑/二氧化锡活性层,获得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和锑/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引入,极大提高了电极的电催化效率,并使电极具有电催化‑吸附协同作用,同时碳纳米管中掺杂的锡锑与锡锑中间层形成共熔体,延长了电极寿命,在电化学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掺锑二氧化锡 碳纳米管 电极 复合吸附 制备 活性层 中间层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钛基二氧化钛纳米管 二氧化锡复合材料 复合碳纳米管 溶胶凝胶法制 电催化效率 电化学催化 脉冲电沉积 锡锑中间层 阳极氧化法 电极寿命 二氧化锡 基底材料 掺杂的 电催化 共熔体 吸附 锡锑 复合 引入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钛板表面打磨光滑、清洗干净、适当酸蚀后作为阳极,不锈钢作为阴极,恒压控制,在含有0.07~0.08mol/L氢氟酸、0.095~0.105mol/L电解质和0.95~1.05mol/L浓硫酸的电解液中阳极氧化60~70min,然后将钛板冲洗干净,于450~500℃焙烧制得钛基二氧化钛纳米管基体;步骤2,将钛基二氧化钛纳米管基体在柠檬酸、有机溶剂、五水合四氯化锡和三氯化锑的摩尔比为120~150:25~45:7~10:1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浸渍刷涂,之后干燥,重复浸渍刷涂和干燥的步骤,最后于450~500℃焙烧制得具有掺锑二氧化锡中间层的电极;步骤3,将碳纳米管在体积比为1:3~5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改性,然后在1.5~2.5mol/L的二氯化锡水溶液、0.5~1.5mol/L的三氯化锑水溶液、2~3mol/L硝酸银水溶液和浓硝酸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改性,其中二氯化锡水溶液、三氯化锑水溶液、硝酸银水溶液和浓硝酸的体积比为0.8~1.2:0.3~0.7:3~8:20~30,用水离心清洗至中性后将步骤2制得的掺锑二氧化锡中间层的电极作为阳极,在改性后的碳纳米管悬浮液中进行电沉积,电沉积电压为20V,电沉积时间为10~15min,阴阳极间距为1~1.5cm,干燥后在惰性气体氛围下、550~600℃煅烧制得掺锑二氧化锡‑碳纳米管复合吸附性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7019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处理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器
- 下一篇:组装式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