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可调的高线性度跨导放大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5738.5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强;刘银齐;王景帅;赵佳姮;赵公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3/45;H03H1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可调的高线性度跨导放大器结构,包括OTA电路,所述OTA电路包括预衰减级、输入级和输出级,所述OTA电路连接有一共模反馈电路;所述预衰减级采取二极管连接为负载的共源级结构,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以提高跨导放大器的线性度;所述输入级采取交叉耦合结构以抵消三次谐波失真项;所述输出级采取源级退化电流镜结构,实现跨导值的调节;本发明OTA结构可以减小差分OTA结构会受到奇次谐波失真项的影响而产生非线性失真,该结构的跨导放大器结构在调节过程中可以维持较高的线性度,提高了滤波器的动态范围,使其更具通用性,满足了在可调滤波器中的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gm 滤波器 可调 线性 度跨导 放大器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可调的高线性度跨导放大器结构,包括OTA电路,所述OTA电路包括预衰减级、输入级和输出级,其特征在于:所述OTA电路连接有一共模反馈电路;所述预衰减级采取二极管连接为负载的共源级结构,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衰减,以提高跨导放大器的线性度;所述输入级采取交叉耦合结构以抵消三次谐波失真项;所述输出级采取源级退化电流镜结构,实现跨导值的调节;所述预衰减级的电路包括2个NMOS管和2个PMOS管,2个NMOS管是MN1和MN2,2个PMOS管是MP1和MP2;所述输入级的电路包括8个NMOS管,即MN3、MN4、MN5、MN6、MN7、MN8、MN9和MN10;所述输出级的电路包括8个PMOS管和4个NMOS管,所述8个PMOS管是MP3、MP4、MP5、MP6、MP7、MP8、MP9和MP10,所述4个NMOS管是MN11、MN12、MN13和MN14;上述预衰减级电路、输入级电路和输出级电路中各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6个PMOS管MP1、MP2、MP3、MP4、MP7、MP8的源衬端以及4个PMOS管MP5、MP6、MP9、MP10的衬端接电源电压;8个NMOS管MN1、MN2、MN7、MN8、MN9、MN10、MN13、MN14的源衬端以及6个NMOS管MN3、MN4、MN5、MN6、MN11、MN12的衬端接地;NMOS管MN1的栅端接入电压Vin,作为OTA电路负的输入端,NMOS管MN2的栅端接入电压Vip,作为OTA电路正的输入端;2个PMOS管MP3、MP4的栅端相连并接到偏置电压vtunmax,2个PMOS管MP7、MP8栅端相连并接到调节电压Vtun用于实现跨导值的调节,2个PMOS管MP1、MP2栅漏短接形成自偏置,2个PMOS管MP5、MP9栅端相连,连接到PMOS管MP5的漏端,MP6、MP10栅端相连,连接到PMOS管MP6的漏端;2个NMOS管MN3、MN5栅端相连,接到NMOS管M1的漏端,2个NMOS管MN4、MN6栅端相连,接到NMOS管M2的漏端,4个NMOS管MN7、MN8、MN9、MN10的栅端相连,接到偏置电压Vb1,2个NMOS管MN11、MN12的栅端相连,接到偏置电压Vb2,2个NMOS管MN13、MN14栅端相连,接在由共模反馈电路反馈的偏置电压Vcm;PMOS管MP3的漏端与PMOS管MP5的源端相连接,PMOS管MP4的漏端与PMOS管MP6的源端相连接,PMOS管MP7的漏端与PMOS管MP9的源端相连接,PMOS管MP8的漏端与PMOS管MP10的源端相连接;2个NMOS管MN3、MN4的源端与2个NMOS管MN7、MN8的漏端相连接,2个NMOS管MN5、MN6的源端与2个NMOS管MN9、MN10的漏端相连接,NMOS管MN11的源端与NMOS管MN13的漏端相连接,NMOS管MN12的源端与NMOS管MN14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1的漏端与NMOS管MN1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2的漏端与NMOS管MN2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6的漏端与NMOS管MN3、MN6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5的漏端与NMOS管MN4、MN5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9的漏端与NMOS管MN11的漏端相连接,作为OTA电路负的输出端Von,PMOS管MP10的漏端与NMOS管MN12的漏端相连接,作为OTA电路正的输出端Vop;所述OTA电路负的输出端Von和OTA电路正的输出端Vop分别与所述共模反馈电路的正、负输入端连接,所述共模反馈电路用来控制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平;所述共模反馈电路包括6个PMOS管和8个NMOS管,所述6个PMOS管MP11、MP12、MP13、MP14、MP15和MP16,所述8个NMOS管MN15、MN16、MN17、MN18、MN19、MN20、MN21和MN22;所述共模反馈电路中各器件之间及所述共模反馈电路与所述OTA电路的连接关系如下:3个PMOS管MP11、MP12、MP15的源衬端以及3个PMOS管MP13、MP14、MP16的衬端接电源电压;3个NMOS管MN19、MN20、MN22的源衬端以及5个NMOS管MN15、MN16、MN17、MN18、MN21的衬端接地;NMOS管MN15的栅端接入OTA电路的输出电压Von,作为该共模反馈电路负的输入端,NMOS管MN16的栅端接入OTA电路的输出电压Vop,作为该共模反馈电路正的输入端;2个NMOS管MN17、MN18栅端相连,接到参考电压Vref,2个NMOS管MN19、MN20栅端相连,接到偏置电压Vb1,NMOS管MN21栅端接到偏置电压Vb2,NMOS管MN22栅端接到NMOS管MN21的漏端,该NMOS管MN21的漏端电压Vcm作为反馈电压反馈到OTA电路,用来调节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平;2个PMOS管MP11、MP12的栅端相连,接到偏置电压vtunmax,PMOS管MP15的栅端接到调节电压Vtun,2个PMOS管MP13、MP14栅漏短接形成自偏置,PMOS管MP16栅端与PMOS管MP14栅端相连;PMOS管MP13的漏端与NMOS管MN17、MN18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14的漏端与NMOS管MN15、MN16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16的漏端与NMOS管MN21的漏端相连接;PMOS管MP11的漏端与PMOS管MP13的源端相连接,PMOS管MP12的漏端与PMOS管MP14的源端相连接,PMOS管MP15的漏端与PMOS管MP16的源端相连接;2个NMOS管MN15、MN17的源端与NMOS管MN19的漏端相连接,2个NMOS管MN16、MN18的源端与NMOS管MN20的漏端相连接,NMOS管MN21的源端与NMOS管MN22的漏端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6573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装置
- 下一篇: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