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车身后部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580002017.3 | 申请日: | 201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8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佳和;楢原隆志;中发修一;藤井宏章;吉井群治;松冈智恵;柳乐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高永志 |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后柱(4)包括后柱内板(33)及后柱加强部件(34)。后柱内板(33)及后柱加强部件(34)具有朝后柱内板(33)一侧凸起的近似L字形角部(C1、C2)、和棱线部(X1、X2)。角部(C1、C2)排列着设置在朝向加强部件(50)的方向上,在两者之间形成了L字形封闭截面(40)。加强部件(50)不经由封闭截面而直接与角部(C1、C2)连结。L字形封闭截面(40)的上部与后窗眉封闭截面(19)连结。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后部 构造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的车身后部构造,在车身后部设置了左右减振器支承部、形成封闭截面形状的柱状部件、以及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在与所述柱状部件交叉的方向上和该柱状部件相连接,以便将来自所述减振器支承部的载荷传递给该柱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部件包括内板、和从车外侧与该内板连结的车外侧板,所述内板及所述车外侧板分别具有朝该内板一侧凸起的近似L字形的角部、以及由该角部形成并沿着所述柱状部件延伸的棱线部,所述内板的角部和所述车外侧板的角部排列着设置在朝向所述连结部件的方向上,从而在该内板的角部和该车外侧板的角部之间形成了凹状封闭截面,所述连结部件不经由封闭截面而直接与所述内板的角部和所述车外侧板的角部相连结,所述凹状封闭截面的上部与截面系数比该凹状封闭截面大的截面形状部相连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0201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