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15009.3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4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赵怀北;瞿磊;刘帅;赵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6/10 | 分类号: | F02M26/10;F02M26/34;F02M26/47;F02D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包括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废气循环通路上依次设置电动增压泵、冷却器、蓄能器,以及控制器;蓄能器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设置排气阀,蓄能器内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与排气歧管间设有排气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电动增压泵、蓄能器排气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连接。在废气循环管路中设置增压、蓄能装置,维持废气的压力恒定,使得发动机运用EGR降低NOx的技术顺利实施。同时,通过自适应控制蓄能器排气阀的开度和时间,调节EGR率,满足发动机降低NOx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足 增压 发动机 自适应 控制 排气 再循环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废气循环通路上依次设置电动增压泵(16)、冷却器(3)、蓄能器(7),以及控制器;所述蓄能器(7)用于储存废气并恒定压力,蓄能器(7)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单向阀(5),出气口设置排气阀(8),蓄能器(7)内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6);发动机与排气歧管之间的管道内设有排气压力传感器(11);所述蓄能器压力传感器(6)、排气压力传感器(11)、电动增压泵(16)、蓄能器排气阀(8)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进气通路中的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蓄能器压力传感器(6)、排气压力传感器(11)以及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继而控制电动增压泵(16)的启停、蓄能器(7)的进气单向阀(5),出气口设置排气阀(8)的开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111500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