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字型结构的硅微机械振动陀螺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4405.3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施芹;裘安萍;夏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5621 | 分类号: | G01C19/5621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字型结构的硅微机械振动陀螺,用于测量垂直于基座水平的测量仪器,由上层单晶硅、中间层单晶硅、下层单晶硅构成,上层单晶硅为布置有信号输入和输出线的硅微陀螺仪封装盖板,中间层单晶硅片上制作的为陀螺仪机械结构,下层单晶硅为布置有固定基座的陀螺仪衬底,中间层单晶硅密封在由上层单晶硅和下层单晶硅形成的密闭空腔。本发明误差小、机械灵敏度高、振动灵敏度低和温度灵敏度低,能实现驱动模态与检测模态的运动解耦、大幅度振动和检测输出解耦。 | ||
搜索关键词: | 工字型 结构 微机 振动 陀螺 | ||
【主权项】:
1.一种工字型结构的硅微机械振动陀螺,其特征在于由上层单晶硅、中间层单晶硅、下层单晶硅构成,上层单晶硅为布置有信号输入和输出线的硅微陀螺仪封装盖板,中间层单晶硅上制作的为陀螺仪机械结构,下层单晶硅为布置有固定基座的陀螺仪衬底,中间层单晶硅密封在由上层单晶硅和下层单晶硅形成的密闭空腔;中间层单晶硅的机械结构包括子结构、工字型框架、扭杆、多折梁和隔离结构,两个子结构对称布置在工字型框架内,并通过驱动梁与工字型框架相连,工字型框架通过分布在下上端的扭杆、多折梁与隔离结构相连,该隔离结构与下层单晶硅上的固定基座键合,使中间层单晶硅的机械结构悬空在上层单晶硅与下层单晶硅之间;所述中间层单晶硅上的陀螺仪机械结构由第一子结构(100)、第二子结构(200)、工字型框架(2)、第一多折梁(3a)、第二多折梁(3b)、第三多折梁(3c)、第四多折梁(3d)、第一扭杆(4a)、第二扭杆(4b)、第一隔离结构(5a)和第二隔离结构(5b)组成,第一子结构(100)和第二子结构(200)组成及结构完全相同,并对称布置在工字型框架(2)内;第一子结构(100)通过第一驱动支撑梁(104a)、第二驱动支撑梁(104b)、第三驱动支撑梁(104c)、第四驱动支撑梁(104d)与工字型框架(2)连接,第二子结构(200)通过第五驱动支撑梁(204a)、第六驱动支撑梁(204b)、第七驱动支撑梁(204c)、第八驱动支撑梁(204d)与工字型框架(2)连接;所述工字型框架(2)通过第一多折梁(3a)、第二多折梁(3b)、第一扭杆(4a)与位于工字型框架(2)上方的第一隔离结构(5a)相连;工字型框架(2)通过第三多折梁(3c)、第四多折梁(3d)、第二扭杆(4b)与位于工字型框架(2)下方的第二隔离结构(5b)相连;第一隔离结构(5a)与下层单晶硅上的第一固定基座(6a)和第二固定基座(6b)键合,第二隔离结构(5b)与下层单晶硅上的第三固定基座(6c)和第四固定基座(6d)键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0440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