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底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9135.0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强;肖翔;宋遵法;刘东;赵福成;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0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外油底壳和内油底壳,内油底壳内设有机油集滤器,外油底壳与内油底壳之间形成机油调节腔,内油底壳上设有连通内油底壳和机油调节腔的上通道和下通道,在发动机启动前,内油底壳内和机油调节腔内的机油液面高度高于上通道;当发动机启动时,机油液面高度下降至与上通道齐平,机油调节腔内的机油直接通过上通道进入内油底壳内以实现快速暖机;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内油底壳内和机油调节腔内的机油液面高度下降而低于上通道,机油调节腔内的机油通过下通道进入内油底壳内,从而使内油底壳与机油调节腔内的机油形成循环流动。本发明结构紧凑、同时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暖机,并可确保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润滑需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底壳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油底壳结构,包括外油底壳(1),其特征是,所述外油底壳(1)内设有内油底壳(2),所述内油底壳(2)内设有机油集滤器(3),所述外油底壳(1)与所述内油底壳(2)之间形成机油调节腔(11),所述内油底壳(2)上设有上通道(21)和下通道(22),所述上通道(21)和所述下通道(22)分别连通所述内油底壳(2)的内腔和所述机油调节腔(11),在发动机启动前,所述内油底壳(2)内的机油和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液面高度相同并高于所述上通道(21);当发动机启动时,机油泵通过所述机油集滤器(3)将所述内油底壳(2)内的机油输送到发动机内各摩擦副进行润滑和内部循环,此时所述内油底壳(2)内的机油和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液面高度下降至与所述上通道(21)齐平,回流到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直接通过所述上通道(21)进入所述内油底壳(2)内;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所述内油底壳(2)内的机油和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液面高度下降而低于所述上通道(21),回流到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通过所述下通道(22)进入所述内油底壳(2)内,从而使所述内油底壳(2)与所述机油调节腔(11)内的机油形成循环流动,所述上通道(21)包括4‑8个环绕内油底壳(2)侧壁等间距设置的上进油孔(211),所述内油底壳(2)的外侧面上位于上进油孔(211)下侧处设有水平地向外延伸的上隔离板(23),所述上隔离板(23)的下侧面上间格地设有一体地向下延伸并环绕所述内油底壳(2)的上挡圈(231),所述外油底壳(1)的内侧面上位于上隔离板(23)下侧处设有水平地向内延伸的下隔离板(12),所述下隔离板(12)的上侧面上间格地设有一体地向上延伸并环绕内油底壳(2)的下挡圈(121),所述上挡圈(231)和所述下挡圈(121)相互错位布置,从而使所述上挡圈(231)依次伸入相邻的两个所述下挡圈(121)之间形成的空隙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2913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