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进行金属无电沉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17845.7 | 申请日: | 2015-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李倩;王德辉;哈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18/54 | 分类号: | C23C18/5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进行金属无电沉积的方法,该方法先通过溶菌酶的相转变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然后利用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吸附催化剂,再将表面吸附催化剂的基材浸入金属无电沉积液中,使基材表面沉积金属。本发明基于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进行金属无电沉积,不但拓展了基材的选择性,而且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本身带正电,可以直接吸附带负电的钯盐催化剂,不需要在基材表面再进行任何其他复杂的聚合反应和接枝反应,操作简单、绿色环保;同时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对紫外光和电子束较为敏感,故可在紫外光和电子束曝光后实现表面图案化,简化了图案化的过程。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溶菌酶 二维 纳米 薄膜 进行 金属 沉积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进行金属无电沉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1)制备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将40~50mmol/L三(2‑羧乙基)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用NaOH调节至pH值为5.0~6.5,然后将其与2~4mg/mL溶菌酶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等体积混合均匀,将基材与所得混合液接触,室温静置30~50分钟,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2)吸附催化剂将步骤(1)中表面形成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的基材浸泡于5~45mmol/L四氯钯酸铵水溶液中,在黑暗条件下放置5~30分钟,使基材表面吸附催化剂;(3)无电沉积金属将表面吸附催化剂的基材浸入金属无电沉积液中,使基材表面沉积金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1784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