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铜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810.8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0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予罕;魏伟;王慧;杨海艳;高鹏;夏林;张艳飞;肖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2 | 分类号: | B01J23/72;C07C31/04;C07C29/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唐棉棉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核壳结构铜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以Cu为核,以具有介孔的SiO2为壳层材料,其中,所述Cu的重量百分比为8%~25%,所述SiO2的重量百分比为75%~92%。本发明所合成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催化剂材料粒度分布均匀,大小可调,分散性好,内核铜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稳定性能好,寿命长,在CO2加氢反应操作中性能稳定,活性高,可在高温下(240~300℃)操作,经长周期评价依然保持着高的CO2单程转化率,具备成本低廉、制备简单、易于工业放大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核壳结构铜基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Cu为核,以具有介孔的SiO2为壳层材料,其中,所述Cu的重量百分比为8%~25%,所述SiO2的重量百分比为75%~92%;所述催化剂的内核Cu粒子粒径为2~15nm,SiO2壳层材料的厚度为5~50nm,SiO2壳层材料上介孔的孔径为0.5~20nm,所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400~700m2/g,所述催化剂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制备方法制得:(1)将铜盐溶于乙醇溶剂中,并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获得前驱盐溶液;(2)将所述前驱盐溶液放置到水热釜中,在一定的加热温度和时间下,反应生成CuO纳米粒子;(3)将所述CuO纳米粒子加入到乙醇、去离子水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再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正硅酸乙酯,反应一段时间;(4)将步骤(3)获得的产物离心洗涤、干燥、焙烧,获得核壳结构材料;(5)将所述核壳结构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还原,得到核壳结构铜基催化剂;所述步骤(1)中,所述铜盐溶于乙醇溶剂后,铜盐的浓度为1~20mmol/L,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铜盐的质量比为(5~20):1;所述步骤(2)中,所述水热釜为密闭的含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釜,将所述前驱盐溶液放置到所述水热釜后,在140~200℃下加热2~12h,反应生成CuO纳米粒子;所述步骤(3)的混合溶液中,所述乙醇、去离子水和氨水的体积比为(10~30):(10~30):(1~2);所述步骤(3)中加入CuO纳米粒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10):(3~10),反应12~72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9581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