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双层底的布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89489.5 | 申请日: | 2015-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曾骥;周瑞佳;宋金扬;马网扣;孔维文;王超;刘学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B3/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双层底的布置方法,该双层底包括平台底板、机械甲板和平台外围板,平台底板的艏部、艉部左舷和艉部右舷分别布置有第一桩腿、第二桩腿和第三桩腿,平台底板上还布置有十五个预压载水舱、六个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两个预压载水‑甲板泄放水共用舱、一个预压载水‑缓冲共用舱、两个淡水舱、两个燃油舱、一个钻井水舱、一个盐水舱、一个基油舱,一个舱底水舱,一个污油舱、两个海底门、一个管弄和两个管子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将管件和阀件集中布置在干燥的空舱之中,方便日常操作及维护保养;而且有利于降低管件和阀件的采购及建造成本,给平台建造方创造更大利润空间。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平台 双层 布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双层底的布置方法,该双层底包括平台底板、机械甲板和平台外围板,所述平台底板的艏部、艉部左舷和艉部右舷分别布置有第一桩腿(1)、第二桩腿(2)和第三桩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腿(1)的四周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桩腿(1)左右两侧和后侧的第一预压载水舱(4)、位于所述第一桩腿(1)左前侧的第一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5)和位于所述第一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5)右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桩腿(1)右前侧的第二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6);所述第二桩腿(2)的四周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二桩腿(2)左前侧的第二预压载水舱(7)、位于所述第二桩腿(2)右前侧的第三预压载水舱(8)、位于所述第二桩腿(2)右侧的第四预压载水舱(9)和位于所述第二桩腿(2)左后侧的第五预压载水舱(10);所述第三桩腿(3)的四周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三桩腿(3)右前侧的第六预压载水舱(11)、位于所述第三桩腿(3)左侧的第七预压载水舱(12)、位于所述第三桩腿(3)右后侧的第八预压载水舱(13)和位于所述第三桩腿(3)左前侧的预压载水‑缓冲共用舱(14);所述平台底板的艏部左舷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5)左侧的第三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15)和位于所述第一预压载水舱(4)左侧的第九预压载水舱(16);所述平台底板的艏部右舷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二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6)右侧的第四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17)和位于所述第一预压载水舱(4)右侧的第十预压载水舱(18);所述平台底板的舯部左舷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九预压载水舱(16)后侧的第一淡水舱(19)、位于所述第一淡水舱(19)后侧的第十一预压载水舱(20)和位于所述第一淡水舱(19)后侧且位于第十一预压载水舱(20)左侧的第十二预压载水舱(21);所述平台底板的舯部右舷布置有位于所述第十预压载水舱(18)后侧的第二淡水舱(22)、位于所述第二淡水舱(22)后侧的第十三预压载水舱(23)和位于所述第二淡水舱(22)后侧且位于第十三预压载水舱(23)右侧的第十四预压载水舱(24);所述平台底板的舯部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一预压载水舱(4)后侧的钻井水舱(25)、位于所述钻井水舱(25)后侧的盐水舱(26)和位于所述钻井水舱(25)后侧且位于所述盐水舱右侧的基油舱(27);所述平台底板的艉部左舷布置有位于所述第三预压载水舱(8)右侧的第一预压载水‑甲板泄放水共用舱(28),舱底水舱(29)和污油舱(30)、位于所述第五预压载水舱(10)右侧的五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31);所述平台底板的艉部右舷布置有位于所述预压载水‑缓冲共用舱(14)左侧的第二预压载水‑甲板泄放水共用舱(32)和位于所述第八预压载水舱(13)左侧的第六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33);所述第一预压载水‑甲板泄放水共用舱(28)和第二预压载水‑甲板泄放水共用舱(32)之间布置有第一燃油舱(34)和位于所述第一燃油舱后侧的第二燃油舱(35),所述第五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31)和第六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3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燃油舱(35)的后侧布置有第十五预压载水舱(36);所述第一淡水舱(19)和钻井水舱(25)之间、第十一预压载水舱(20)和盐水舱(26)之间均布置有左舷管子通道(37),所述左舷管子通道(37)中布置有海水系统环管、预压载系统左舷集管和舱底水系统左舷集管;所述第二淡水舱(22)和钻井水舱(25)之间、第十三预压载水舱(23)和基油舱(27)之间均布置有右舷管子通道(38),所述右舷管子通道(38)中布置有海水系统环管、预压载系统右舷集管和舱底水系统右舷集管;所述预压载系统左舷集管和预压载系统右舷集管上共布置有若干个遥控阀,所述舱底水系统左舷集管和舱底水系统右舷集管上共布置有若干个截止止回阀;所述第三预压载水舱(8)和第十一预压载水舱(20)之间布置有左舷海底门(39),所述预压载水‑缓冲共用舱(14)和第十三预压载水舱(23)之间布置有右舷海底门(40),所述左舷海底门(39)和右舷海底门(40)通过布置于所述第一燃油舱(34)和盐水舱(26)之间的管弄(41)相连接;所述管弄(41)中布置有海水总管、预压载水总管和舱底水总管,所述海水总管上布置有若干个遥控阀、若干个海水滤器、若干个单向阀和若干个蝶阀,所述预压载水总管上布置有若干个遥控阀,所述舱底水总管上布置有若干个蝶阀和若干个遥控阀;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预压载水‑钻井水共用舱(5、6、15、17)的容积与第一、第九和第十预压载水舱(4、16、18)的容积相同,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预压载水舱(7、8、9、10、11、12、13)的容积和预压载水‑缓冲共用舱(14)的容积相同,且所述第一预压载水舱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预压载水舱的容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8948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