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持旋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37317.3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75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持旋转装置,包括拉伸机构、夹持压紧机构和回转机构。工作时,先将工件自弹性夹套的圆台的中心通孔顶入,弹簧被压紧。气缸通气,弹性夹套强行沿轴承套筒向气缸所在的方向运动,并径向收缩,以达到夹紧物件的目的。同步带轮做回转运动,带动弹性夹套和工件一起做回转运动。若气缸排气卸荷,弹性夹套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同时将工件顶出。本发明能够实现工件稳定夹持和回转,避免了双夹抓夹持稳定性差、夹持力不够等问题,且装置采用气缸与机械机构相结合的控制方式,操作方便,节约成本。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夹套 气缸 夹持 夹持旋转装置 回转运动 弹簧 回转机构 机械机构 夹紧物件 径向收缩 控制方式 拉伸机构 同步带轮 压紧机构 中心通孔 轴承套筒 自动复位 夹持力 复位 顶出 卸荷 压紧 圆台 回转 排气 通气 节约 | ||
【主权项】:
1.一种夹持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伸机构、夹持压紧机构和回转机构;夹持压紧机构设置在回转机构中心,夹持压紧机构一端与拉伸机构固连;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气缸(1)、气缸安装板(2)、转接螺柱(3)、轴承安装座(4)、第一推力球轴承(5‑1)、第二推力球轴承(5‑2)和轴承连接螺栓(6);轴承连接螺栓(6)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轴(6‑1)、轴承安装轴(6‑2)和凸台(6‑3);沿轴承连接螺栓(6)中心开有一变直径通孔,位于凸台(6‑3)中心的通孔直径大于位于螺纹轴(6‑1)和轴承安装轴(6‑2)中心的通孔直径;气缸安装板(2)中心设有圆孔,气缸(1)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圆孔,气缸(1)与气缸安装板(2)固连,转接螺柱(3)一端与气缸(1)的活塞杆固连;轴承安装座(4)为圆柱形,一端无端盖,另一端底部开有圆孔,转接螺柱(3)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轴承安装座(4)无端盖的一端固连;第一推力球轴承(5‑1)、第二推力球轴承(5‑2)均设置在在轴承安装座(4)内;轴承连接螺栓(6)的凸台(6‑3)穿过轴承安装座(4)的底部圆孔,设置在轴承安装座(4)内,凸台(6‑3)与轴承安装座(4)底部之间设有第二推力球轴承(5‑2),凸台(6‑3)与转接螺柱(3)之间设有第一推力球轴承(5‑1);所述夹持压紧机构包括弹性夹套(11)、顶杆(13)、弹簧(14)和拉杆(15);弹性夹套(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11‑1)、第二圆柱(11‑2)和圆台(11‑3);第一圆柱(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11‑2)的直径;圆台(11‑3)直径小的端面与第二圆柱(11‑2)相连,且直径与第二圆柱(11‑2)直径相同;弹性夹套(11)中心设有一变直径的通孔,位于圆台(11‑3)中心的通孔直径小于位于第一圆柱(11‑1)和第二圆柱(11‑2)中心的通孔直径,圆台(11‑3)对称分布若干条直槽,直槽延伸至第二圆柱(11‑2)柱身;顶杆(13)、弹簧(14)和拉杆(15)均设置在弹性夹套(11)中心的变直径通孔内,轴承连接螺栓(6)的螺纹轴(6‑1)通过螺纹与弹性夹套(11)的第一圆柱(11‑1)固连,拉杆(15)一端设有凸台;顶杆(13)杆身上设有凸台;拉杆(15)设有凸台的一端设置在位于凸台(6‑3)中心的通孔中,通过轴承连接螺栓(6)的变直径通孔限位,另一端与顶杆(13)的一端通过螺纹固连,顶杆(13)的另一端设置在圆台(11‑3)的中心通孔内;顶杆(13)的凸台与螺纹轴(6‑1)端面之间设有弹簧(14);弹性夹套(11)设置在回转机构内;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同步带轮(7)、安装板(8)、盖板(9)、轴承套筒(10)和深沟球轴承(12);轴承套筒(10)一端设有凸台,弹性夹套(11)设置在轴承套筒(10)中心,轴承套筒(10)穿过安装板(8)中心,轴承套筒(10)通过两个并排的深沟球轴承(12)固定在安装板(8)上;盖板(9)位于轴承套筒设有凸台的一端与安装板(8)之间,并与安装板(8)固连,同时将深沟球轴承(12)内圈压紧;同步带轮(7)固定在轴承套筒(10)外壁,通过外接电机,同步带轮(7)带动轴承套筒(10)转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3731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涂料槽提升机构
- 下一篇:数控装置和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