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养裂殖壶菌高产DHA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24747.1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瑶;王志臻;郑紫薇;李慧玲;王冰峰;曹腾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7/64 | 分类号: | C12P7/6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裂殖壶菌高产DHA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通过药瓶培养达到细胞干重为18~22g/L裂殖壶菌种子液接种到种子罐,培养至转接水平后,再接种到发酵罐中,采用前期高温22~33℃进行高密度培养,后期进行低温18~22℃胁迫的方式进行诱导培养110~130小时,期间通过流加葡糖糖溶液、氮源溶液和碱溶液维持发酵过程中葡糖糖、总氮含量保持一定浓度和pH在5.5~6.5区间。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到120~150g/L,DHA达到40~50g/L,比已见报道的DHA生产率高出1.2~1.5倍,非常适合应用于DHA的工业化生产。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裂殖壶菌 高产 dha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培养裂殖壶菌高产DHA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裂殖壶菌ATCC20888菌种接种至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5~35℃摇床中以150~250rpm转速进行恒温恒转速培养20~35h;(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液转接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接种体积为培养基装液量的5~10%,于25~30℃、150~250rpm条件下进行恒温恒转速培养16~20h,测量所得种子液的细胞干重,若得到的种子液中细胞干重达到18~22g/L,则直接进行步骤(4);(3)若步骤(2)得到的种子液中细胞干重没达到18~22g/L,则将其进一步转接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按照步骤(2)中的方法进行培养;重复该步骤一次或多次至培养得到的种子液中细胞干重达到18~22g/L;(4)将上述细胞干重达到18~22g/L的种子液以5~10%(V/V)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种子罐中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氨水或液碱控制发酵过程pH值维持在5.5~6.5之间,培养温度控制在25~35℃,通气量控制在0.3~0.5vvm,培养至发酵液中葡萄糖耗尽,停止培养;(5)将步骤(4)种子罐中的发酵液以5~10%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温度控制在22~33℃,通气量控制在0.3~0.5vvm,通过流加葡萄糖溶液控制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30~50g/L,通过流加混合氮源溶液控制发酵过程中总氮浓度维持在15~25g/L,该混合氮源中包含酵母抽提物、玉米浆干粉、谷氨酸钠、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流加氨水或液碱控制发酵过程pH维持在5.5~6.5;发酵培养至70~100h后进行低温胁迫培养,将温度降低为18~22℃,其余条件不变,继续培养30~50h;上述步骤(1)、(2)和(3)中的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40~50g/L、酵母抽提物10~25g/L、硫酸钠5.0~10.0g/L、氯化钾0.6~0.8g/L、硫酸镁1.8~2.2g/L、磷酸二氢钾1.9~2.lg/L、氯化钙0.14~0.16g/L、硫酸铵0.8~1.2g/L、四水氯化锰1.68~1.72mg/L、七水硫酸锌2.8~3.0mg/L、五水硫酸铜1.4~1.6mg/L、二水钼酸钠0~0.05mg/L、六水氯化钴0~0.05mg/L;上述步骤(4)和(5)中的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75.0~85.0g/L、玉米浆干粉15~20g/L、酵母抽提物2.9~3.lg/L、谷氨酸钠5.0~15.0g/L、硫酸钠5.0~10.0g/L、氯化钾0.6~0.8g/L、硫酸镁1.8~2.2g/L、磷酸二氢钾1.9~2.lg/L、氯化钙0.14~0.16g/L、硫酸铵0.8~1.2g/L、四水氯化锰1.68~1.72mg/L、七水硫酸锌2.8~3.0mg/L、五水硫酸铜1.4~1.6mg/L、二水钼酸钠0~0.05mg/L、六水氯化钴0~0.05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47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