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超声和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8014.5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秉岩;李艳平;甘育麟;林志文;张敏;王磊;朱昌平;费峻涛;王建永;周妍;姚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A61L9/015;A61L9/22;B01D53/86;B03C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超声和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选择单元A(1),所述通道选择单元A(1)的出气口与放电净化单元(2)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放电净化单元(2)的出气口与光催化处理单元(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光催化处理单元(3)的出气口与臭氧催化床(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臭氧催化床(4)的出气口与流量调整单元(5)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流量调整单元(5)的出气口与空气质量检测单元(6)的进气口相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等离子体超声和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装置,综合利用等离子体、超声和光催化技术来净化空气,能够快捷高效地净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固态颗粒及杀菌。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超声 催化 协同 空气净化 装置 | ||
【主权项】:
等离子体超声和催化协同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选择单元A(1),所述通道选择单元A(1)的出气口与放电净化单元(2)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放电净化单元(2)的出气口与光催化处理单元(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光催化处理单元(3)的出气口与臭氧催化床(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臭氧催化床(4)的出气口与流量调整单元(5)的进气口相连,所述流量调整单元(5)的出气口与空气质量检测单元(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空气质量检测单元(6)的出气口与通道选择单元B(7)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通道选择单元B(7)的出气口分别与出气体口(8)和所述臭氧催化床(4)的进气口相连通;电源单元(9)、所述流量调整单元(5)、空气质量检测单元(6)、通道选择单元A(1)和通道选择单元B(7)分别与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10)电相连;所述放电净化单元(2)包括第一箱体(201),所述第一箱体(201)的左下角与所述通道选择单元A(1)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箱体(201)的右下角与所述光催化处理单元(3)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箱体(201)内设置有若干垂直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202),若干所述第一隔板(202)交错式与所述第一箱体(201)的顶端和底端相连形成第一折线型气体通道,所述第一隔板(202)或第一箱体(201)的侧壁与相邻所述第一隔板(202)之间组成放电区(203),所述第一隔板(202)或第一箱体(201)的内侧壁与相邻所述第一隔板(202)组成电极夹板(204),每个所述放电区(203)的电极夹板(204)上分别设置针电极(205)和板电极(206);所述第一箱体(201)的内部设置有静电吸附装置(207),所述静电吸附装置(207)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箱体(201)下方的集尘箱(208)和位于所述电极夹板(204)内部的若干压电陶瓷片(209),所述集尘箱(208)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201)底端的电极盒(210)、罩于所述电极盒(210)顶端的集尘箱外壳(214),设置于所述电极盒(210)内的交错排列的正电极(211)和负电极(212),所述正电极(211)和负电极(212)外均套有绝缘外套(213),所述电极盒(210)和集尘箱外壳(214)之间由安全装置(215)活动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9801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外后视镜
- 下一篇:一种传感器膜片夹更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