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IPT系统的LCL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66221.2 | 申请日: | 201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1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戴欣;孙跃;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5/04 | 分类号: | H02M5/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陈千 |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IPT系统的LCL网络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新型的LCL网络中,存在有一对相互耦合的线圈绕组,即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两个绕组之间可以采用同名端连接,也可以采用异名端连接,不同的连接方式能够分析出不同的恒流条件和同相条件,这些条件除了与元器件自身参数相关,还与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之间的互感系数相关,因此,将这些新型的LCL网络拓扑结构应用在IPT系统中,除了能够保证原边发射线圈电流不受负载影响,还能降低电路中各个元器件参数选型的难度,当某一元器件的参数无法达到要求时,可以通过改变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之间的互感系数来调整其他元器件的参数,使得整个系统仍然保持恒流条件和同相条件。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ipt 系统 lcl 网络 结构 及其 参数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IPT系统的LCL网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六种拓扑形式,具体为:a、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绕组LA、第二绕组LB以及发射线圈LP,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的公共端还经过电容LA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b、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绕组LA、第二绕组LB以及发射线圈LP,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异名端相连,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的公共端还经过电容CP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c、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绕组LA、第二绕组LB以及电容CP,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的公共端还经过发射线圈LP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d、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绕组LA、第二绕组LB以及电容CP,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异名端相连,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的公共端还经过发射线圈LP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入端上;e、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一绕组LA以及电容CP,第一电感L1与第一绕组LA的公共端还依次串接第二绕组LB和发射线圈LP后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同名端相连;f、在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有第一电感L1、第一绕组LA以及电容CP,第一电感L1与第一绕组LA的公共端还依次串接第二绕组LB和发射线圈LP后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绕组LA与第二绕组LB为一对相互耦合的耦合电感且二者的公共端采用异名端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6622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包覆用玻璃
- 下一篇:用于开关电源变换器的控制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