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446851.3 申请日: 2015-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5052538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8
发明(设计)人: 黄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 黄艳芳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33300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方法,是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接着往培养袋内装料接种,并形成一个三层料四层菌种30厘米高的大菌盘,然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菌丝发透后,将菌盘搬入出菇房建造菌柱,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通过实施本发明,培养料与空气接触面小,减少了污染和水分蒸发,避免了传统袋栽法二潮菇后污染率高、保水难的弊端。省去了传统袋栽法浸袋补水搬来运去的繁琐工序,大大降低了工本。菌丝体能通过离子交换选择性地从土壤中平稳地吸收养分,从而彻底根除了直接向菌丝体补水补肥一时难以吸收而产生的负作用。菇体洁净不沾泥土,质量好,售价高。出菇期长,产量高,一次栽培可采收6~7潮菇。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圆柱 式出菇 高产 栽培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和装袋:按常规袋栽法进行选料、配料和拌料,夏、秋季气温高时采用发酵料栽培,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可采用生料栽培,取40厘米宽的筒料裁成75厘米长,先将筒膜的一端扎紧成袋,另一端用一根直径10厘米、长40厘米的竹筒在地上直立于袋中央,然后先在菌袋底撒一层菌种再装料,边装料边压实,当料装至10厘米高时,再向竹筒周围和靠菌袋壁的外围撒两圈菌种,使之形成两个同心圆的菌种圈,当装料至20厘米高时再用同样的方法播一层菌种,当料装到30厘米高时整个料面撤一层菌种,拔出竹筒扎紧袋口,即形成一个三层料四层菌种30厘米高的大菌盘;(2)菌丝的培养:按照常规方法进行;(3)菌柱的建造:菌丝发透后,即可将菌盘搬入出菇房建造菌柱,先将最底层的菌盘上端薄膜解开,卷向周围,露出整个上端菌面,撒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潮土,然后将堆在上面的几个菌盘两端的薄膜均卷向周围,露出菌面,接着按孔对孔面对面的向上堆码4~5层高,每2层间的菌面接触处均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细潮土,最后在菌柱的最上面覆约2厘米厚的细潮土,菌柱中央的孔洞灌满细潮土,并在菌柱上面的中央做一个锅底形的蓄水坑,菌柱即建造完毕;如此一个挨一个在菇房内建造数排菌柱,行距以操作方便而定;(4)出菇的管理:菌柱建造好后3~4天,上下菌盘接触面菌丝相互穿过土层,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此时应加大昼夜温差,向墙壁、地面洒水,菌柱的蓄水坑内也要灌水,保持空气湿度90%以上,并加强菇房内通风换气,再经过4~5天,整个菌柱周围即可出现大量原基,此时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控制出菇丛数和菇形大小,喜欢菇形大的市场,可除掉部分原基,在菌柱周围均匀保留几个生长健壮的原基,使子实体长成大丛大叶片,对于喜欢小菇形的市场,只要原基生长壮实,只需割开一个小口后让其长成子实体,在整个子实体生育期,只需保持地面、墙壁湿润,蓄水坑内水不干就行,不必向菇体喷水,每潮菇采收后,停止向地面、墙壁洒水,蓄水坑断水2~3天再灌满营养液并保持不干,当子实体再次长出时,再向地面、墙壁洒水保持湿润,如此管理可采收6~7潮菇,生物转化率稳定在250%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艳芳,未经黄艳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4685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