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89101.7 | 申请日: | 2015-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0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王帅;吕新超;刘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属于结构设计领域。它可实时调整姿态以适应管道弯曲等不利于爬行的情况。本发明加装了磁吸附装置,球形连接机构。从而使机器人可以在竖直的管道中、或者不利于爬行的弯管中均可爬行。适应管道的能力更强。其中,磁吸附装置安放在足内,与弹簧相连,通电时弹簧伸长电磁铁吸附在管壁上,断电时将弹簧拉回足内。同时足内上部内安有柔性弹簧,使足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道,同时还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以及越障能力。腿吸附固定时,依靠身体与固定腿的相对运动完成爬行动作。通过电磁铁吸附,电磁铁通电时吸附在管壁上,腿部固定,身体前进,断电时电磁铁被弹簧拉入腿内部,腿部可动。 |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无损 检测 机器人 | ||
【主权项】:
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四节机身;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连接第一节机身(1)和第二节机身(2),第二球形连接机构(6)连接第二节机身(2)和第三节机身(3),第三球形连接机构(7)连接第三节机身(3)和第四节机身(4);第一足(8.1)、第二足(8.2)、第三足(9.1)、第四足(9.2)、第五足(10.1)、第六足(10.2)位于第一节机身(1)两侧;第七足(11.1)、第八足(11.2)、第九足(12.1)、第十足(12.2)位于第二节机身(2)两侧;第十一足(13.1)、第十二足(13.2)、第十三足(14.1)、第十四足(14.2)位于第三节机身(3)两侧;第十五足(15.1)、第十六足(15.2)、第十七足(16.1)、第十八足(16.2)、第十九足(17.1)、第二十足(17.2)位于第四节机身(4)两侧;第一足中柔性弹簧(8.1.1)两端分别与足上部外壳(8.1.2)和足上连杆(8.1.7)连接,足下部外壳(8.1.3)内拉伸弹簧(8.1.4)两端分别与电磁铁(8.1.5)和足上连杆(8.1.7)连接;第二足至第二十足的结构与第一足完全相同;第一球形连接结构(5)中内球(5.1)、外球(5.2)组成转动副,外球(5.2)上焊有后节连接件(5.4)和第一驱动电机(5.5),摩擦轮(5.3)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5.5)的传动轴上;第二球形连接机构(6)、第三球形连接机构(7)与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完全相同;CCD摄像头及转动机构(18)机构中第二驱动电机(18.3)安装在底座(18.2)上,支架(18.5)与第二驱动电机(18.3)的传动轴相连,并且支架(18.5)上安有第二驱动电机(18.3)并与CCD摄像头(18.1)连接;机器人第二节机身(2)齿轮(27)由第二电机(26)驱动,与第三节机身(3)结构相同;机器人第一节中,齿轮(19)与齿条(25)啮合,齿轮(19)与第一电机(22)相连,联轴器(23)将第一足(8.1)和第二足(8.2)连成一排,联轴器(24)将第五足(10.1)和第六足(10.2)连成一排;第一电机(22)、联轴器(23)、联轴器(24)位于滑套(26)中;滑套(26)上方为仪器放置台(21),与第四节机身(4)相同;第一节机身(1)、第二节机身(2)、第三节机身(3)和第四节机身(4)仪器放置台(21)上安有后部连接支架(20),第一节机身(1)仪器放置台上安有CCD摄像头及转动机构(18),第三节机身(3)安有控制电路板(28),第四节机身(4)上安有电池(2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8910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