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89101.7 | 申请日: | 2015-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0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王帅;吕新超;刘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无损 检测 机器人 | ||
1.管道无损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四节机身;
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连接第一节机身(1)和第二节机身(2),第二球形连接机构(6)连接第二节机身(2)和第三节机身(3),第三球形连接机构(7)连接第三节机身(3)和第四节机身(4);第一足(8.1)、第二足(8.2)、第三足(9.1)、第四足(9.2)、第五足(10.1)、第六足(10.2)位于第一节机身(1)两侧;第七足(11.1)、第八足(11.2)、第九足(12.1)、第十足(12.2)位于第二节机身(2)两侧;第十一足(13.1)、第十二足(13.2)、第十三足(14.1)、第十四足(14.2)位于第三节机身(3)两侧;第十五足(15.1)、第十六足(15.2)、第十七足(16.1)、第十八足(16.2)、第十九足(17.1)、第二十足(17.2)位于第四节机身(4)两侧;
第一足中柔性弹簧(8.1.1)两端分别与足上部外壳(8.1.2)和足上连杆(8.1.7)连接,足下部外壳(8.1.3)内拉伸弹簧(8.1.4)两端分别与电磁铁(8.1.5)和足上连杆(8.1.7)连接;第二足至第二十足的结构与第一足完全相同;第一球形连接结构(5)中内球(5.1)、外球(5.2)组成转动副,外球(5.2)上焊有后节连接件(5.4)和第一驱动电机(5.5),摩擦轮(5.3)安装在第一驱动电机(5.5)的传动轴上;第二球形连接机构(6)、第三球形连接机构(7)与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完全相同;CCD摄像头及转动机构(18)机构中第二驱动电机(18.3)安装在底座(18.2)上,支架(18.5)与第二驱动电机(18.3)的传动轴相连,并且支架(18.5)上安有第二驱动电机(18.3)并与CCD摄像头(18.1)连接;机器人第二节机身(2)齿轮(27)由第二电机(26)驱动,与第三节机身(3)结构相同;机器人第一节中,齿轮(19)与齿条(25)啮合,齿轮(19)与第一电机(22)相连,联轴器(23)将第一足(8.1)和第二足(8.2)连成一排,联轴器(24)将第五足(10.1)和第六足(10.2)连成一排;第一电机(22)、联轴器(23)、联轴器(24)位于滑套(26)中;滑套(26)上方为仪器放置台(21),与第四节机身(4)相同;第一节机身(1)、第二节机身(2)、第三节机身(3)和第四节机身(4)仪器放置台(21)上安有后部连接支架(20),第一节机身(1)仪器放置台上安有CCD摄像头及转动机构(18),第三节机身(3)安有控制电路板(28),第四节机身(4)上安有电池(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具体功能实现分别如下:
(1)机器人吸附功能:第一足(8.1)中电磁铁(8.1.5)拉伸弹簧(8.1.4)伸长电磁铁吸附在管壁上,由控制电路板(28)控制电磁铁通断电,电池(29)提供电力;第二足至第二十足与第一足完全相同;
(2)足的移动功能:由电机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使足到达指定位置;
(3)转向功能:以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为例,它由第一驱动电机(5.5)驱动摩擦轮(5.3)使之与内球(5.1)摩擦,从而达到转向目的;第二球形连接机构(6)、第三球形连接机构(7)与第一球形连接机构(5)一样;
(4)足的管道直径调节功能:根据管道弧度或直径的不同,足上部外壳(8.1.2)中柔性弹簧(8.1.1)会发生形变,使足上连杆(8.1.7)发生转动,保证电磁铁(8.1.5)能更好的吸附在管壁上;
(5)CCD摄像头转动机构:由驱动电机分别驱动支架(18.5)、CCD摄像头(18.1)实现摄像头的多角度转动;
(6)机器人爬行功能:机器人前进时第三足(9.1)、第四足(9.2)、第五足(10.1)、第六足(10.2)、第十五足(15.1)、第十六足(15.2)、第十七足(16.1)、第十八足(16.2)内通电,其内电磁铁产生磁力与管道内壁吸附,之后第一足(8.1)、第二足(8.2)、第七足(11.1)、第八足(11.2)、第九足(12.1)、第十足(12.2)、第十一足(13.1)、第十二足(13.2)、第十三足(14.1)、第十四足(14.2)、第十九足(17.1)、第二十足(17.2)在电机的驱动下向前移动,到达指定位置后给其电磁铁通电,与管壁吸附,之后第三足(9.1)、第四足(9.2)、第五足(10.1)、第六足(10.2)、第十五足(15.1)、第十六足(15.2)、第十七足(16.1)、第十八足(16.2)内电磁铁断电,电磁铁被弹簧拉回足内,完成后电机反转,机身整体前移;重复动作,完成爬行动作;
(7)机器人的可拓展性功能:由于采用分界结构设计,机器人视任务不同增减节;只需将内球(5.1)与后部连接支架(20)连接或断开连接便可拆卸或增添相应的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1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