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数据梯度信息不连续性边界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237697.9 | 申请日: | 201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7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彭达;丁峰;尹成;范廷恩;罗浩然;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具体为地震数据梯度信息不连续性边界检测方法,输入三维地震数据,计算梯度向量体,建立二维滑动分析时窗,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分为5个子窗口,计算滑动时窗内每个样点的梯度幅值;再计算子窗口的峰态值,比较每个子窗口的峰态值;将峰态值最大的那个子窗口内所有的梯度向量构成梯度张量矩阵,求取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的特征值,并将三个特征值进行排序,利用排序后的特征值大小构建梯度张量属性,将求取的梯度张量属性赋给位于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内中心的分析点;返回计算下一个分析点的梯度张量属性值。该方法既考虑了时窗内位于不同区域位置数据,又考虑了时窗内数据本身的不稳定性,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数据 梯度 信息 连续性 边界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地震数据梯度信息不连续性边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三维地震数据,并利用式(1)~(3)计算地震数据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梯度向量体;gx=f(xi+1,y,z)-f(xi,y,z)Δx---(1);]]>gy=f(x,yj+1,z)-f(x,yj,z)Δy---(2);]]>gz=f(x,y,zk+1)-f(x,y,zk)Δz---(3);]]>上式中,f(x,y,z)为三维地震数据;Δx、Δy和Δz分别为地震数据在x,y,z三个方向上的面元大小;gx、gy和gz分别为地震数据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梯度向量体;(2)建立二维滑动分析时窗,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分为五个3×3的子窗口,分别位于二维滑动分析时窗的中心位置、左上位置、右上位置、左下位置和右下位置;(3)利用式(4)计算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内每个样点的梯度幅值;再利用式(5)计算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内5个子窗口的峰态值:g=gx2+gy2+gz2---(4);]]>K=1nΣm=1n(gm-g‾)4---(5);]]>上式中,g为计算的梯度幅值;gm·为子窗口内第m个样点的梯度幅值大小;为子窗口内所有梯度幅值的平均值;K和n分别为子窗口的峰态值和样点数;(4)比较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内每个子窗口的峰态值;(5)将峰态值最大的那个子窗口内所有的梯度向量构成梯度张量矩阵,即式(6);T‾=g·gT‾=1nΣm=1ngx2Σm=1ngxgyΣm=1ngxgzΣm=1ngygxΣm=1ngy2Σm=1ngygzΣm=1ngzgxΣm=1ngzgyΣm=1ngz2---(6)]]>上式中gx、gy和gz分别为地震数据在x、y、z三个方向上的梯度向量;n为子窗口内的样点个数;(6)利用QR分解法求取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的特征值,并将三个特征值进行排序,λ1>λ2>λ3;(7)利用排序后的特征值大小构建梯度张量属性,即式(7);AG=λ11qΣp=1q(λi-λ‾)3---(7)]]>上式中λ1为最大特征值;q为特征值的个数;为所有特征值的平均值;(8)将求取的梯度张量属性赋给位于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内中心的分析点;返回步骤(3),滑动二维滑动分析时窗并计算下一个分析点的梯度张量属性值;(9)将整个三维地震数据依据以上过程计算完毕,得到最后的三维梯度张量属性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3769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