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86039.1 | 申请日: | 2015-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4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坤;高新江;孙峰;王春利;朱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过程滞后、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用于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的方法,用户登录报警管理平台,进行环己酮装置的报警管理工作;所述报警管理平台包括DCS系统、数据采集站、报警管理服务器、计算机输入设备和报警显示屏,对现场采集的DCS数据,通过报警限设置及报警分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当前的报警状态,当其状态有异常时,根据报警展示的配置的情况进行声光提示,同时可以对已发生过的报警进行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中。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环己酮 装置 报警 管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的方法,用户登录报警管理平台,进行环己酮装置的报警管理工作;所述报警管理平台包括DCS系统、数据采集站、报警管理服务器、计算机输入设备和报警显示屏,数据采集站与DCS系统相连,报警管理服务器分别与数据采集站、计算机输入设备和报警显示屏相连,用户在计算机输入设备进行报警管理服务器的参数设置,数据采集站采集所述装置现场实时数据;报警管理平台具有报警分级管理模块、报警限设置及原因分析模块、报警展示模块、报警记录模块、和报警统计分析模块;所述报警分级管理模块根据报警后果的严重程度、报警能留给操作工的处理时间,定义各操作参数的等级,用户可自定义该等级报警的展示效果;所述报警限设置及原因分析模块进行报警限的设置,将重点报警的常见原因、上下相关的影响参数配置到报警管理工具软件,当报警发生时,可以在线提示,辅助操作人员进行报警的根源分析;所述报警展示模块用于当报警发生时,以声、光形式对用户进行提示;所述报警记录模块记录最近发生的报警;所述报警统计分析模块对已发生过的报警进行统计分析;对现场采集的DCS数据,通过报警限设置及报警分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当前的报警状态,当其状态有异常时,根据报警展示的配置的情况进行声光提示,同时可以对已发生过的报警进行统计分析;所述报警限设置的主画面的报警限包括至少三种查看方式:DCS报警限、约束报警限、工艺报警限;报警限设置还可以进行报警分级设置、执行时间设置;所述DCS报警限由工艺主任或工艺员输入,供参考;约束报警限仅由工艺主任输入,工艺员输入的工艺报警值只能在约束报警限范围内;工艺报警限是根据工艺需求设置的报警限,独立于操作员监视的传统DCS报警限;报警分级是确定当前操作参数的报警等级,同时按照相应报警分级设置的声光报警参数进行报警;执行时间是确定设置的工艺报警限立即执行还是在设定的时间执行;所述工艺报警限、报警分级、执行时间由工艺主任或工艺员输入,工艺主任确认提交后,直接执行;工艺员录入的工艺报警限、报警分级、执行时间这三项内容,需经工艺主任审批确认后,才能执行;在报警展示模块中,用户能屏蔽或“确认”报警,以避免重复报警,查看方式分为“实时报警”、“实时报警‑报警限”、“实时报警‑全屏”三种;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硬件环境:在中控室配置一台服务器,通过网线与DCS的数据采集站相连,安装并运行“环己酮装置报警管理平台”服务器版,采集来自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实时进行报警管理,供客户机查看;(2)系统应用:启动系统:连接硬件,启动各个子系统,打开服务器端程序,根据输入的用户,检测或选择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然后进行组态建模,完成报警分级、报警展示的建模;连接DCS,系统开始实时监测,对现场采集的DCS数据,通过报警分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得到当前的报警状态,当其状态有异常时,根据报警展示的配置的情况进行声光提示;对已发生过的报警进行统计分析;(3)客户端:所开发的客户端为B/S架构,便于用户在企业使用办公网上的任一电脑了解装置运行中的报警情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860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