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寡孢节丛孢捕食器官数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9251.4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1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梁连铭;刘志恒;张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3/00;A01P5/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捕食线虫真菌寡孢节丛孢产生捕食器官的方法,属于应用微生物学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寡孢节丛孢孢子悬液中加入硝酸钠,寡孢节丛孢孢子悬液中至终浓度20mM,以此来提高寡孢节丛孢捕食器官数量和杀线虫能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寡孢节丛孢孢子悬液中加入NaNO3后,寡孢节丛孢产生大量捕食器官,杀线虫能力显著提高,在加入线虫12h时,线虫死亡率达到了85.88%;在加入线虫24h时,添加硝酸钠的比不添加的平板上产生的捕食器官数量多了5倍以上,线虫死亡率达到了99.8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寡孢节丛孢 捕食 器官 数量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官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的步骤如下:a.制备实验用线虫在灭菌的燕麦水培养基上接种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28℃培养7‑8天,用贝曼漏斗法过滤线虫,将收集的线虫2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用无菌去离子水重悬,重复三次,最后将线虫稀释至15条/μL;b.制备孢子在250mL三角瓶中装入50mL CMA固体培养基,121℃灭菌2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接种寡孢节丛孢菌块,28℃培养15天,产生大量的孢子,将孢子用无菌水洗下,用六层无菌擦镜纸过滤收集;c.捕食器官诱导将硝酸钠加入寡孢节丛孢孢子悬液中至终浓度20mM,取150μL均匀涂布在CMA培养基上,28℃培养3‑4天,待菌丝长满平板,在平板上加入96‑100条线虫,分别于12h和24h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捕器数量和线虫死亡率;同时,用未加硝酸钠的CMA培养基作为对照,每个实验三个重复,线虫死亡率按下式计算:线虫死亡率=死亡线虫/添加线虫×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2925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