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3088.0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3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凌;熊颖杰;崔清华;施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领域。在原有的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基础上,谐振电感L7r、谐振电容C7r与辅助开关管S7r的源极串联后与主开关管S7并联,谐振电感L8r、谐振电容C8r与辅助开关管S8r的源极串联后与主开关管S8并联。二极管D的阳极与MOSFET管源极相连,阴极与MOSFET的漏极相连。而辅助开关S7r、S8r原来在AB、CD支路,现在移至与LC串联,借助LC单元在逆变器续流阶段可以使辅助开关管电流自动减小为零,从而实现主辅开关管零电流开通和关断。与此同时改变调制策略,调整滤波器的参数,减小漏电流,改进进网电能质量,提高电路工作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电流 转换 h6 结构 隔离 并网 逆变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零电流转换H6结构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带有反并联二极管的主开关管S7、S8,2个不带反并联二极管的辅助开关管S7r、S8r,2个谐振电感L7r、L8r,2个谐振电容C7r、C8r,2个直流侧电容C1、C2,2个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5、D6,全桥逆变电路开关T1‑T4;所述主开关管S7的发射极、谐振电感L7r、谐振电容C7r、辅助开关S7r的源极依次相串联,同理,主开关管S8的集电极、谐振电感L8r、谐振电容C8r、辅助开关S8r的漏极也依次相串联,直流侧电容C1的正极A端和辅助开关管S7r的漏极B端连接,直流侧电容C2的负极C端和辅助开关管S8r的源极D端连接,B端和D端之间设有二极管D,二极管D的正极和辅助开关管S8r的源极D端连接,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5连接在直流侧电容C1的负极和主开关管S7发射极之间,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5的正极和直流侧电容C1的负极相连,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6连接在主开关管S8集电极和直流侧电容C2的正极之间;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6的负极和直流侧电容C2的正极相连;续流阶段钳位二极管D5的负极端和D6的正极端并接全桥逆变电路;直流侧电容C1和直流侧电容C2相串联;所述全桥逆变电路为四个工频工作的全桥逆变电路开关T1‑T4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2308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