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量子阱和非对称P-N结的发光二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8902.6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伊凡-克里斯托夫·罗宾;休伯特·波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徐川;武晨燕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发光二极管(100),包括:能够形成阴极的第一n掺杂半导体层(102)和能够形成阳极的第二p掺杂半导体层(104),并且第一层和第二层一起形成二极管的p-n结;位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活性区(105),该活性区(105)包括包含有半导体并且能够形成量子阱的至少两个发光层(106)和多个半导体阻挡层(108),使得每个发光层位于两个阻挡层之间;以及位于第一层与活性区之间的n掺杂半导体缓冲层(110),缓冲层的所述n掺杂半导体具有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层的p掺杂半导体的带隙能量的大约97%的带隙能量。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量 对称 发光二极管 | ||
【主权项】:
一种发光二极管(100),包括:‑能够形成所述二极管(100)的阴极的第一n掺杂半导体层(102)和能够形成所述二极管(100)的阳极的第二p掺杂半导体层(104),所述第一层(102)和所述第二层(104)形成所述二极管(100)的p‑n结;‑位于所述第一层(102)与所述第二层(104)之间的活性区(105),所述活性区(105)包括包含有半导体并且能够形成量子阱的至少两个发射层(106)和多个半导体阻挡层(108),使得每个发射层(106)位于在所述发射层(106)的相对的两个面处与该发射层(106)接触的两个阻挡层(108)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层(102)与所述活性区(105)之间的n掺杂半导体缓冲层(110),所述缓冲层(110)中的n掺杂半导体具有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层(104)的p掺杂半导体的带隙能量的大约97%的带隙能量;其中,所述阻挡层(108)的半导体为InXGa1‑XN,所述缓冲层(110)的半导体为InZGa1‑ZN,以及所述发射层(106)的半导体为InYGa1‑YN,其中x、y以及z为使得0.025≤x,并且0.025≤z,并且0.1≤y,并且x<y,并且z<y的实数;或者其中,当所述二极管(100)包括m个阻挡层(108)时,所述阻挡层(108)中的每个阻挡层的半导体为InXiGa1‑XiN,其中i为1与m之间的整数,所述缓冲层(110)的半导体为InZGa1‑ZN,以及所述发射层(106)的半导体为InYGa1‑YN,其中xi、y以及z为使得0.025≤z,并且0.1≤y,并且xi<y,并且z<y的实数,并且其中,每个阻挡层(108)的半导体中的铟组分xi与其它阻挡层(108)的铟组分不同,这些铟组分逐渐变化并且从第一值x1开始减小直至另一值xm,所述第一值x1对应于所述阻挡层(108)中与所述缓冲层(110)接触的一个阻挡层的半导体中的铟组分且x1≤z,所述另一值xm对应于所述阻挡层(108)中与所述第二层(104)接触的一个阻挡层的半导体中的铟组分且xm<x1,并且其中m≥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未经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8001890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