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多量子阱和非对称P-N结的发光二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18902.6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2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伊凡-克里斯托夫·罗宾;休伯特·波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徐川;武晨燕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多量 对称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量子阱的发光二极管(LED)的领域。
背景技术
图1图解性地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多量子阱的二极管10。
该二极管10包括由第一n掺杂GaN(GaN-n)层12和第二p-掺杂GaN(GaN-p)层14形成的p-n结,其中第一n掺杂GaN(GaN-n)层12的浓度等于1019施主/cm3)(donors/cm3,第二p掺杂GaN(GaN-p)层14的浓度等于2x1019受主/cm3(acceptors/cm3),例如这两个层各自的厚度为几微米。
在层12与层14之间设置了多个发射层16。本文中所描述的二极管10包括图1中示出的三个发射层16,标记为16.1、16.2和16.3,每个形成一个量子阱。发射层16包括非有意掺杂(具有剩余施主浓度nnid=1017cm-3)的In0.16Ga0.84N(包含16%的铟与84%的镓)并且厚度等于1nm。包括非有意掺杂(具有剩余施主浓度nnid=1017cm-3)的GaN并且厚度等于5nm的阻挡层18(在二极管10中有四个阻挡层,标记为18.1、18.2、18.3和18.4)也位于层12与层14之间。四个阻挡层18中的两个阻挡层分别被插入在两个连续的发射层16之间,而其它两个阻挡层18中的每个阻挡层分别被插入在发射层16中一个发射层与层12之间以及发射层16中一个发射层与层14之间。
通过在第一层12(其随后构成二极管10的阴极)与第二层14(构成二极管10的阳极)侧上形成电接触来使二极管10极化。图2中示出了由此在二极管10的不同层之间极化的二极管10的0V带结构。在该图中,单位为eV的导带具有标记20而单位也为eV的价带具有标记22。图3中示出了二极管10的I(V)特性,换言之,示出了随二极管10的阳极处的电压变化的该二极管10的阳极处的电流密度的值。图3示出了在二极管10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的3.2V的极化电压能够给出等于250A/cm2的二极管10的阳极处的电流密度,该电流密度通常对应于非常亮的发光二极管中所需的电流密度。
图4示出了在二极管10的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了3.2V的该极化电压的情况下在二极管10的不同层中获得的每cm3.s的对数标度上的辐射复合率。该图示出了在由第三发射层16.3形成的量子阱中获得了大约1027cm-3s-1的复合率。另一方面,在第二发射层16.2中该辐射复合率降到大约1023cm-3s-1,以及在第一发射层16.1中降到大约1x1019cm-3s-1。因此,用二极管10获得的光发射非常差地分布在二极管10的三个量子阱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未经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8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