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22705.0 | 申请日: | 2014-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平;周海宇;杨晨晖;张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平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43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涉及上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包括主体(1)、顶翼(2)、尾翼(3),其特征在于,主体(1)一端为上部,另一端为下部,所述的主体(1),其具体为四壁为镂空网状的管状体,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横截面为椭圆形,下部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两侧薄壁水平高度高于中间位置处水平高度,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一侧设置顶翼(2),下部一侧设置尾翼(3),所述的顶翼(2)和尾翼(3)上至少有两个通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针对寰枢椎腹侧病变或同时累及下位颈椎长节段上颈椎腹侧病变病灶切除术后上颈椎前路椎体重建的问题。 |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 前路 融合 固定器 | ||
【主权项】:
上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器,包括主体(1)、顶翼(2)、尾翼(3),其特征在于,主体(1)一端为上部,另一端为下部,所述的主体(1),其具体为四壁为镂空网状的管状体,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横截面为椭圆形,下部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两侧薄壁水平高度高于中间位置处水平高度,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和下部管口处一周均匀分布有锯齿,所述的主体(1),其上部一侧设置顶翼(2),下部一侧设置尾翼(3),所述的顶翼(2)和尾翼(3)上至少有两个通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平,未经王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2270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