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8318.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8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公权;谷领峥;姜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H01M4/9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包括N掺杂的C‑C骨架和以金属碳化物的形式掺杂于所述骨架中的金属元素;所述电催化剂中C含量为60‑90%,N含量为1‑15%,金属含量为0.05‑30%;所述电催化剂具有孔径范围在50nm‑1μm的大孔、孔径范围在2‑50nm的介孔和孔径范围小于2nm的微孔。本发明所述的金属/氮/碳分级多孔电催化剂,其大孔和介孔有助于改善传质,微孔有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的提高,过渡金属的加入有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进一步的提高。本发明所述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其中,碱金属在高温下对导电聚合物的刻蚀有利于比表面积的增大,同时也利于氧还原反应活性及稳定性的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电催化剂 分级 氧还原反应活性 金属 大孔 介孔 微孔 碱金属 导电聚合物 金属碳化物 制备和应用 过渡金属 金属元素 传质 刻蚀 制备 掺杂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催化剂包括N掺杂的C‑C骨架和以金属碳化物的形式掺杂于所述骨架中的金属元素,N掺杂的C‑C骨架中N以C‑N的形式存在,包括以下步骤,(1)电催化剂中N掺杂的C‑C骨架的制备:a.于水和/或乙醇中,加入含有C‑N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和/或含有C‑N结构的大环化合物,同时加入碱金属化合物,将所得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经蒸干溶剂和干燥处理得固体物质A;b.将步骤a所得固体物质A于500‑1000℃下焙烧处理得固体物质B;c.将步骤b所得固体物质B均匀分散于酸性溶液中,所得混合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N掺杂的C‑C骨架材料;(2)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的制备:a.于水和/或乙醇中,加入N掺杂的C‑C骨架材料、金属前体盐和金属配体,所得溶液混合均匀后经蒸干溶剂和干燥处理,得固体物质C;所述金属配体为邻菲罗啉、氨水、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b.将步骤a所得固体物质C于500‑1000℃下焙烧得金属/氮/碳的分级多孔电催化剂;所述多孔电催化剂具有孔径范围在50nm‑1μm的大孔、孔径范围在2‑50nm的介孔和孔径范围小于2nm的微孔;其中微孔所提供的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百分比为70‑9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7831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