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粉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37572.8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1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慧 |
主分类号: | A23L1/216 | 分类号: | A23L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公开了一种红薯粉处理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处理—破碎—磨碎过滤—兑浆—撇缸和酸浆发酵—撇浆—起粉—干燥。本发明提供的红薯粉处理工艺,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且生产出来的红薯粉细腻,口感好,同时生产出来红薯淀粉中的钙和镁易于吸收,可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红薯粉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处理:选用新鲜红薯,去掉带病的红薯,将挑选过的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2)破碎:沥水后的鲜薯用破碎机打成碎块,块的大小为2cm以下备用;(3)磨碎过滤:将鲜薯碎块送入石磨或金刚砂磨加水磨成薯糊,再将薯糊倾入孔径为60目的筛子中进行过滤;(4)兑浆:经过滤得到的淀粉乳放入大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5)撇缸和坐缸:兑浆后约静置20~30分钟,使沉淀完成,即可进行撇缸,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取出,留在底层的为淀粉,在撇缸后的底层淀粉中加水混合,调成淀粉乳,使淀粉再沉淀,在沉淀过程中起酸浆发酵作用,发酵完毕,淀粉沉淀;(6)撇浆过滤:撇浆即是将上层酸浆撇出作为兑浆之用,撇浆后的淀粉用筛孔为120的细筛进行筛分,筛上物为细渣,筛下物为淀粉,转入小缸,淀粉转入小缸后,加水漂洗淀粉,约需放置24小时,防止出现发酵现象;(7)起粉:淀粉在小缸中沉淀后,上层液体为小浆,可与酸浆配合使用,或作为磨碎用水,撇去小浆后,在淀粉表面留有一层灰白的油粉,系含有蛋白质的不纯淀粉,油粉可用水从淀粉表面洗去,底层淀粉用铲子取出,淀粉底部可能有细砂粘附,将其刷去;(8)干燥:将湿淀粉采用日光晒干或送入烘房烘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慧,未经杨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375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