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92488.1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伯卿 |
主分类号: | F02B33/02 | 分类号: | F02B33/02;F02B3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包括压缩气缸拐臂、压缩气缸曲轴、压缩气缸连杆、压缩气缸缸体和缸体内的压缩气缸活塞,压缩气缸缸体的顶端有压缩气缸进气门、压缩气缸出气口和压缩气缸排气门,压缩气缸排气门外连接储气室,储气室有储气室出气管,压缩气缸出气口连接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压缩气缸拐臂的一端与动力输出轴固定相连,另一端连接压缩气缸曲轴,压缩气缸曲轴连接压缩气缸连杆的下端,上端与压缩气缸活塞由转轴相连,压缩气缸活塞套于压缩气缸缸体的下开口内;压缩气缸出气口和控制阀的作用是放出不需要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从而调节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压力即调节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量,以适应发动机雾化燃料量燃烧的最佳需氧量。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活塞 增压 系统 | ||
【主权项】:
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每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包括一个压缩气缸拐臂(2)、一个压缩气缸曲轴(3)、一个压缩气缸连杆(4)、一个压缩气缸缸体(5)和缸体内的压缩气缸活塞(6),压缩气缸缸体(5)的顶端有一个压缩气缸进气门(8)、一个压缩气缸出气口(9)和一个压缩气缸排气门(10),压缩气缸排气门(10)外连接一个储气室(13),储气室(13)有一个储气室出气管(11),压缩气缸出气口(9)连接一个控制阀(14);其特征在于:压缩气缸拐臂(2)的一端与动力输出轴(1)固定相连,压缩气缸拐臂(2)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气缸曲轴(3),压缩气缸曲轴(3)连接压缩气缸连杆(4)的下端,压缩气缸连杆(4)的上端与压缩气缸活塞(6)由转轴相连,压缩气缸活塞(6)套于压缩气缸缸体(5)的下开口内,动力输出轴(1)旋转带动压缩气缸拐臂(2)绕动力输出轴(1)旋转、并通过压缩气缸曲轴(3)带动压缩气缸连杆(4)推动压缩气缸活塞(6)在压缩气缸缸体(5)内做上下往复移动;压缩气缸缸体(5)顶端有一个压缩气缸进气门(8)、一个压缩气缸出气口(9)和一个压缩气缸排气门(10),压缩气缸进气门(8)的进气孔面积大于压缩气缸出气口(9)的气口孔面积与压缩气缸排气门(10)的排气孔面积之和,压缩气缸出气口(9)的作用是放出不需要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并调节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压力即调节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量,以适应发动机雾化燃料量燃烧的最佳需氧量,压缩气缸进气门(8)与发动机的进气过滤器出口由一根压缩气缸进气道(7)相连,压缩气缸排气门(10)出口安装有一个储气室(13),储气室(13)有一根进气管和一根出气管,进气管为压缩气缸排气管(12),压缩气缸排气管(12)与压缩气缸排气门(10)连接,出气管为储气室出气管(11),储气室出气管(11)与发动机化油器相连,从储气室出气管(11)流出的空气经化油器加入雾化燃料后,直接进入到发动机的气缸被压缩、燃烧、做功;压缩气缸出气口(9)经压缩气缸出气管(15)与控制阀(14)相连,控制阀(14)的阀芯(20)为一个中间有一个圆孔的圆柱,阀芯(20)圆柱中间的圆孔中轴线与圆柱中轴线垂直、且圆孔直径与压缩气缸出气管(15)直径相等,阀芯(20)圆柱的下端有一根阀芯下轴(21),阀芯下轴(21)外套有一根回位弹簧(22),回位弹簧(22)的作用是使阀芯(20)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阀芯(20)的阀芯孔(23)中轴线始终与控制阀(14)左侧的压缩气缸出气管(15)水平段中轴线重叠、即回位弹簧(22)的作用是使控制阀(14)始终处于完全打开状态,阀芯(20)圆柱的上端有一根阀芯上轴(25),阀芯上轴(25)上有一根旋拉杆(18),旋拉杆(18)垂直安装在阀芯(20)圆柱的上端,并与阀芯孔(23)中轴线的水平垂直线成一个β角,40º≤β≤50 º,旋拉杆(18)远离阀芯(20)圆柱的一端连接有一根拉线(26),拉线(26)与发动机油门线直接相连、或通过一个转换器相连接,旋拉杆(18)的左侧有一根回位定位柱(19),旋拉杆(18)的右侧有一根拉线定位柱(27),当踩踏油门给发动机加油即加大油门的开度时,油门线带动拉线(26)拉动旋拉杆(18)旋转,从而关小控制阀(14)的开度,使控制阀(14)内的气体流量减小,当减小油门的开度时,由于回位弹簧(22)的作用使控制阀(14)的阀芯(20)圆柱回位向使控制阀(14)开度开到最大的位置方向旋转,阀芯(20)圆柱的旋拉杆(18)接近并贴靠在旋拉杆(18)左侧的回位定位柱(19)上时,控制阀(14)的开度最大即完全打开,阀芯(20)圆柱的旋拉杆(18)接近并贴靠在旋拉杆(18)右侧的拉线定位柱(27)上时,控制阀(14)的开度最小即完全关闭;多缸四冲程发动机可配置多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其原则是:两个四冲程发动机配备一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压缩气缸活塞(6)第一次推顶压缩气缸缸体(5)内空气时,供给与该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第一个四冲程发动机吸气一次,压缩气缸活塞(6)第二次推顶压缩气缸缸体(5)内空气时,供给与该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第二个四冲程发动机吸气一次,压缩气缸活塞(6)第三次推顶压缩气缸缸体(5)内空气时,供给与该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第一个四冲程发动机吸气一次,压缩气缸活塞(6)第四次推顶压缩气缸缸体(5)内空气时,供给与该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第二个四冲程发动机吸气一次,如此交替循环往复工作,而且每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压缩气缸活塞(6)到达上止点的时间点,必须稍早于与其相连且接近同步的发动机气缸活塞到达上止点的时间点,即: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压缩气缸拐臂(2)旋转到使压缩气缸活塞(6)到达上止点位置时、即压缩气缸拐臂(2)旋转到与压缩气缸连杆(4)成一直线时,和这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发动机气缸拐臂、与该发动机的气缸连杆成一个角度α,换句话说,当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压缩气缸拐臂(2)旋转到使压缩气缸活塞(6)到达上止点位置时、即压缩气缸拐臂(2)旋转到与压缩气缸连杆(4)成一直线时,和该套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的储气室出气管(11)相连且接近同步的发动机气缸拐臂与压缩气缸拐臂(2)成一个角度α,1º≤α≤10 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伯卿,未经魏伯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9248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