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过边缘修形的表面凸起织构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8068.1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行阳;牛浩之;曹允;张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C23C14/22;C23C1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过边缘修形的表面凸起织构,在表面织构有效接触区内凸起的数量不少于3个,凸起直径不小于50微米,凸起高度不低于20微米,凸起面积占比不小于30%;通过修形使凸起边缘呈连续曲面变化,即凸起上表面与侧面以较为平缓的曲面相连接,不存在尖锐的边缘。本方法步骤为:选取基材,制作凸起,边缘修形并清洗。本发明利用弹性衬垫上机械抛光的塌边现象和电化学抛光对尖锐突起部分刻蚀速度快的作用,对表面织构边缘进行圆滑处理,将表面织构相交面间的直角变成圆滑曲线,形成圆滑过渡,从而减小边缘效应并引入楔形接触,提供一种通过边缘修形来实现储存润滑液、收集杂质和磨粒的同时,达到更好的降摩减磨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过 边缘 表面 凸起 及其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经过边缘修形的表面凸起织构,其特征在于,在表面织构有效接触区内凸起的数量不少于3个,凸起直径不小于50微米,凸起高度不低于10微米,凸起面积占比不小于30%;通过修形使凸起边缘呈连续曲面变化,即凸起上表面与侧面以较为平缓的曲面相连接,不存在尖锐的边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4806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