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非晶空心碳球的一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152778.4 | 申请日: | 2014-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敏;徐强;高峰;李冰;郑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3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硅片为基底,以Ni(NO3)2/Mg(NO3)2·6H2O或Co(NO3)3/Mg(NO3)2·6H2O为催化剂,在CH4/H2的气氛中,以80:20(单位为sccm)的配比,在650-750℃下,合成了非晶空心碳球。利用SEM,TEM,Raman光谱对样品的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非晶空心碳球的直径在100-800nm之间,分布在弯曲的碳纳米管丛中。制备过程中,而单独用Ni(NO3)2或Co(NO3)3时只合成了碳纳米管。可见,MgO颗粒对于非晶空心碳球的合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细小而疏松的MgO颗粒分布在Ni颗粒的周围,可以防止碳帽对Ni颗粒的完全包覆,使得H进入催化剂颗粒成为可能。碳球生长时的不断膨胀导致碳团簇之间相互运动,从而阻碍其结晶,因此,形成了非晶碳球。我们提出的非晶空心碳球生长机制,即“膨胀生长理论”,与已有生长机制有所不同。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空心 一种 方法 | ||
【主权项】:
                使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甲烷/氢气的气氛下制备出非晶空心碳球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g Mg(NO3)2·6H2O和1g Ni(NO3)2·6H2O溶于50ml乙醇中,1g Co(NO3)3和1g Mg(NO3)2·6H2O 溶于50ml乙醇中,分别制备出不同浓度、物质的溶液;将清洗干净的各硅片放入反应室,然后用胶头滴管将不同的催化剂溶液分别滴在不同硅片(100)上,直到溶液铺满整个硅片为止,步骤B:在甲烷和氢气的等离子体中,进行化学气相沉积,步骤C:反应结束后,停止通入甲烷,通保护气体氢气,冷却至室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师范大学,未经长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5277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门用油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传动型船舶恒频轴带发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