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本征吸杂技术的CCD制作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046403.X | 申请日: | 2014-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9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雷仁方;高建威;韩沛东;廖乃镘;李华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7/146 | 分类号: | H01L27/146;H01L27/148 |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于非本征吸杂技术的CCD制作工艺,包括提供硅衬底,其创新在于:所述提供硅衬底按如下工艺进行:A.采用CVD方式在衬底层上表面淀积硅薄膜;B.采用机械损伤方式、激光损伤方式或离子注入损伤方式对衬底层下表面进行处理,形成背面损伤层;C.采用CVD方式在背面损伤层表面淀积多晶硅薄膜或氮化硅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工艺手段提高非本征吸杂层的吸杂能力,保证外延层的清洁度始终维持在较好的状态,降低成品CCD的暗电流,提高器件品质。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杂技 ccd 制作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非本征吸杂技术的CCD制作工艺,包括:1)提供硅衬底,2)形成栅介质,3)形成沟阻,4)形成沟道,5)形成转移栅,6)形成地,7)形成放大器源漏,8)连接通孔,9)形成金属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提供硅衬底按如下工艺进行:A、采用CVD方式在衬底层(2)上表面淀积硅薄膜,淀积出的硅薄膜即形成外延层(1);B、采用机械损伤方式、激光损伤方式或离子注入损伤方式对衬底层(2)下表面进行处理,形成背面损伤层(3);C、采用CVD方式在背面损伤层(3)表面淀积多晶硅薄膜或氮化硅薄膜,多晶硅薄膜或氮化硅薄膜即形成应变层(4);由衬底层(2)经步骤A、B、C的处理后所形成的结构体,即为一多层复合结构的外延硅片,背面损伤层(3)和应变层(4)即为二层复合结构的非本征吸杂层;继续步骤2)至9)的操作,在外延层(1)上加工出CCD的表面结构,即可获得成品CC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4640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