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7797.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佳之;西岛春幸;山田悦久;中岛大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4F5/44 | 分类号: | F04F5/44;F04F5/20;F04F5/46;F25B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主体(30)的内部,通过配置通路形成构件(35)而形成使从喷嘴通路(13a)喷射出的喷射冷媒与从吸引用通路(13b)吸引来的吸引冷媒混合并升压的扩压通路(13c),并且形成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对从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的气液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空间(30f)。并且,将在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开口的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配置在比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靠近外周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偏倚且混入有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高效地向油返回通路(34c)流入。换句话说,能够使混入有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适当地向外部流出。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器 | ||
【主权项】:
一种喷射器,其应用于在冷媒中混入有压缩机润滑用的制冷机油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喷射器具备:主体(30),其具有冷媒流入口(31a)、使从所述冷媒流入口(31a)流入的冷媒回旋的回旋空间(30a)、使从所述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冷媒减压的减压用空间(30b)、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冷媒流动下游侧连通而从外部吸引冷媒的吸引用通路(13b)及使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喷射出的喷射冷媒与从所述吸引用通路(13b)吸引来的吸引冷媒混合的升压用空间(30e);以及通路形成构件(35),其具有配置在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内部以及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该通路形成构件(35)具有随着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离开而截面积扩大的圆锥形状,在所述主体(30)中的形成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冷媒通路是喷嘴通路(13a),该喷嘴通路(13a)作为使从所述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冷媒减压并喷射的喷嘴而发挥功能,在所述主体(30)中的形成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冷媒通路是扩压通路(13c),该扩压通路(13c)作为使所述喷射冷媒与所述吸引冷媒的混合冷媒升压的扩压部而发挥功能,所述扩压通路(13c)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具有环形状,此外,所述主体(30)具有:气液分离空间(30f),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对从所述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的气液进行分离;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其使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的气相冷媒向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侧流出;以及油返回通路(34c),其将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且混入有所述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向所述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引导,所述油返回通路(34c)具有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开口的入口部(34d),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径向上,从所述油返回通路(34c)的所述入口部(34d)到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的距离比从所述入口部(34d)到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的距离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8006779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