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呢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28440.0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解东林;石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新华欧亚汽配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4 | 分类号: | B60J10/04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054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呢槽,由左玻璃呢槽、上玻璃呢槽和右玻璃呢槽连接构成。右玻璃呢槽在结构上与左玻璃呢槽相同。左玻璃呢槽包括装设在左钣金基体内的左密封基体,左密封件基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端分别连接有左上密封夹持件和右上密封夹持件。左上密封夹持件为n形,右上密封夹持件向左上方延设有限位挡边。上玻璃呢槽包括装设在上钣金基体内的上密封件基体。上密封件基体底壁的上端面上有气囊,下端有密封挡条。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外观光滑,重量轻,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高强度、高伸长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又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老化和抗紫外性能,玻璃窗升降时无异响,不卡带,升降平顺,可回收再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门 玻璃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后门玻璃呢槽,由左玻璃呢槽(1)、上玻璃呢槽(2)和右玻璃呢槽(3)分别通过第二接角(40)和第一接角(41)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左玻璃呢槽(1)包括左钣金基体(4)、左密封件基体(5)、第一左上密封夹持件(6)和第一右上密封夹持件(7);左钣金基体(4)由钣金第一左侧壁(8)、钣金第一底壁(9)和钣金第一右侧壁(10)连接构成,且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钣金第一左侧壁(8)的上端右侧向上延设有第一密封件支撑板(11),钣金第一右侧壁(10)的内壁上纵向设有圆弧形第一加强筋(12);左密封件基体(5),由第一左侧壁(16),第一底壁(17)和第一右侧壁(18)连接构成,且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一底壁(17)的下端面上有二个凹槽(19),第一底壁(17)的左端向左上方延设有第一左密封挡板(20),第一底壁(17)的右端向右上方延设有第一右密封挡板(15);第一左侧壁(16)的左侧端面上向左上方一体连接有第二左密封挡板(13);第一左上密封夹持件(6)为n形夹持件,第一左侧壁(16)的上端与n形的左上密封夹持件(6)的内壁中部连接,且为一整体结构;第一右侧壁(18)的上端与右上密封夹持件(7)连接,且为一整体结构,右上密封夹持件(7)沿水平线向左上方延设有限位挡边(14);左密封件基体(5)设置在左钣金基体(4)的内腔(22)内;钣金第一右侧壁(10)的上端抵顶在第一右上密封夹持件(7)的右端上,n形的第一左上密封夹持件(6)的右侧边(23)的下端抵顶在钣金第一左侧壁(8)上,左钣金基体(4)的密封件支撑板(11)位于n形的第一左上密封夹持件(6)的右侧边(23)与左密封件基体(5)的第一左侧壁(16)之间;右玻璃呢槽(3)在结构上与左玻璃呢槽(1)相同;上玻璃呢槽(2),包括上钣金基体(35)、上密封件基体(24)、第二左上密封夹持件(25)和第二右上密封夹持件(26);上钣金基体(35)在结构上与左钣金基体(4)相同;上密封件基体(24)由第二左侧壁(27)、第二底壁(28)和第二右侧壁(29)连接构成,且为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第二底壁(28)的下端面上一体连接有密封挡条(30),第二底壁(28)的上端面上纵向设有气囊(31);第二底壁(28)的左端向左上方延设有第三左密封挡板(32),第二底壁(28)的右端向右上方延设有第二右密封挡板(33);第二左侧壁(27)的左侧端面上向左上方延设有第二左密封挡板(34);第二左上密封夹持件(25)为n形夹持件,第二左侧壁(27)的上端与n形的第二左上密封夹持件(25)的下端面中部连接,第二右侧壁(29)的上端与第二右上密封夹持件(26)连接;第二右上密封夹持件(26)的左下端与第二右上密封夹持件(26)的右下端接触;上密封件基体(24)置于上钣金基体(35)的内腔(36)里,第二右上密封夹持件(26)的右下端与上钣金基体(35)的钣金第二右侧壁(37)上端接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新华欧亚汽配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新华欧亚汽配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32844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干扰管理
- 下一篇:一种平衡精度和能耗的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