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栅投影三维测量中的系统标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42502.2 | 申请日: | 2013-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达飞鹏;安冬;盖绍彦;王辰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于光栅条纹投影的三维测量中的系统标定方法,标定对象为由一台投影仪和一台摄像机组成的系统,其实现步骤为:(1)调整投影仪和摄像机的相对位置,使投影仪和摄像机的镜头纵轴平行。(2)采用正弦光栅相移算法和格雷码相结合,计算参考面的绝对相位。(3)将至少两个高度已知但不相同的标准块置于参考面,并计算绝对相位分布。(4)三维测量系统的标定:建立投影和成像模型,推导待测物体上的物点高度-相位关系式;利用已知高度的标准块及其绝对相位分布,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高度-相位关系式中的系数。(5)计算待测物体的绝对相位值,并由标定后的公式可以得到其高度分布,实现对物体的高度测量。本发明可操作性强,测量精度高。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 投影 三维 测量 中的 系统 标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光栅投影三维测量中的系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标定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调整投影仪和摄像机的相对位置:以直立墙面为参考面,将竖直方向的灰度条纹图投影到参考面,并利用摄像机拍摄条纹图,建立以像素点为单位的图像坐标系(u,v),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图像的左下角,横、纵像素轴分别为u轴和v轴,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拍摄到的光栅条纹在成像面上为竖直方向,即垂直于u轴;步骤2:采用八步正弦光栅相移算法和格雷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参考面的绝对相位分布,具体步骤如下:步骤2.1:利用计算机生成八幅数字正弦光栅图,两相邻图间的相移为2π/8,然后投影至参考平面并通过摄像机拍摄此条纹图,设(u,v)为图像上某一点的像素坐标,I'(u,v)为条纹光强的背景值,I''(u,v)为调制强度,θ(u,v)是待求的绝对相位,将八幅正弦光栅图分别表示为:In(u,v)=I'(u,v)+I''(u,v)cos[θ(u,v)+2πn/8],其中n=0,1,2...7,In(u,v)为第n幅图像(u,v)处的灰度值,解得相位主值φ(u,v)为:φ ( u , v ) = arctan [ Σ n = 0 7 I n ( u , v ) sin ( 2 πn / 8 ) Σ n = 0 7 I n ( u , v ) cos ( 2 πn / 8 ) ] , ]]> 其值域为[-π,+π);步骤2.2:利用格雷编码的光栅图计算光栅阶次k(u,v):通过逐步二分的方法生成七幅格雷编码的光栅图,再分别投射到参考平面上,然后计算每个点的条纹阶数k(u,v),则参考面上的绝对相位分布θ(u,v)为:θ(u,v)=φ(u,v)+2k(u,v)π,步骤3:将至少两个高度已知但不相同的标准块放于参考面上,再利用步骤2计算包含标定块时的绝对相位分布θ'(u,v);步骤4:求相位差值:对于摄像机图像上任意一点(u,v),其相位差值为:Δφ(u,v)=θ'(u,v)-θ(u,v),步骤5:建立测量系统的投影和成像模型,求高度-相位之间的映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步骤5.1:设投影仪的光轴与参考面的交点为原点O,沿光栅条纹方向为Y轴,沿参考面的法向量方向为Z轴,沿垂直于YZ平面的方向为X轴建立右手世界坐标系O-XYZ,设投影仪的光心P在参考面上的投影为P',摄像机的光心C在X轴的投影为C",物体上一点D的世界坐标为(x,y,h),在X轴上投影为点B,PD连线交X轴于点A,CD连线交参考面于点E,E'为点E在X轴的投影,点P和C到参考面的距离分别为L1、L2,设投影仪光轴与Z轴之间的夹角为θ1,过原点O点且与投影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光栅条纹周期为p0,由系统模型中的相似三角形关系:AB ‾ h = AP ′ ‾ L 1 E ′ B ‾ h = E ′ C ′ ′ ‾ L 2 , ]]> 和参考面上光栅条纹周期p:1 p = 1 p 0 cos θ 1 ( 1 - 2 x sin θ 1 cos θ 1 L 1 ) , ]]> 得到世界坐标系下的高度-相位公式,写成如下形式:h ( x , y ) = a 1 Δφ ( x , y ) a 2 + a 3 x + a 4 x 2 + a 5 Δφ ( x , y ) , ]]> 其中Δφ(x,y)=θ'(x,y)-θ(x,y),θ'(x,y)为存在标定块时点D处的绝对相位值,θ(x,y)为仅有参考平面时点E处的绝对相位值,a1~a5为p0、θ1、L1、L2等系统参数的组合,是定常系数;步骤5.2:建立摄像机的成像模型,设K为摄像机的内参数矩阵,R和T分别为图像坐标系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旋转和平移矩阵,参考面上某点的世界坐标与其成像点的图像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为:λ u v 1 = [ K ] R T x y 0 1 , ]]> 其中λ为比例因子,求出x与u的关系式:x = a + bu c + du , ]]> 其中a,b,c,d为与摄像机参数有关的系数,作为待定常系数,将x与u的关系式代入步骤5.1中的高度-相位公式,得到物点的高度与相位、像素坐标之间的关系式:h ( u , v ) = b 1 Δφ ( u , v ) + b 2 Δφ ( u , v ) · u + b 3 Δφ ( u , v ) · u 2 b 4 + b 5 Δφ ( u , v ) + b 6 Δφ ( u , v ) · u + b 7 u + b 8 Δφ ( u , v ) · u 2 + b 9 u 2 , ]]> 其中b1~b9是a,b,c,d与a1~a5的组合,只与测量系统本身的参数有关,当测量系统固定后,其值为常数,可通过步骤5.3求得;步骤5.3: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待测系数b1~b9:对标准块上的点进行随机采样,得到第i个采样点处的高度
相位差Δφi和像素横坐标ui,设采样点的总个数为m,m≥9,总采样点的最小二乘偏差为:S = Σ i = 1 m [ b 1 Δ φ i + b 2 Δ φ i · u i + b 3 Δ φ i · u i 2 b 4 + b 5 Δ φ i + b 6 Δ φ i · u i + b 7 u i + b 8 Δ φ i · u i 2 + b 9 u i 2 - h i g ] 2 , ]]> 再分别求S对bj,j=1,2...9的偏导数,令偏导数为零,即可求得b1~b9:∂ S ∂ b i = 0 , i = 1,2 , . . . , 9 . ]]> 步骤6:利用步骤3和步骤4求待测物体的绝对相位差Δφ,再利用步骤5.3得到的常系数b1~b9和步骤5.2中的高度-相位公式,得到待测物体上任意一点的高度值,最终实现物体高度分布的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4250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温下除甲醛和臭氧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风扇过滤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