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红松籽粕为原料制备免疫活性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3028.0 | 申请日: | 2013-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松毅;刘轩廷;刘博龙;贾亚平;王爽;刘颢然;姜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2/00;C07K1/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一种以红松籽粕为原料制备免疫活性肽的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领域。经过原料预处理、复合酶可控酶解、膜分离、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获得分子量为3000~10000Da、蛋白质含量为92%~96%、水分2%~4%、灰分为0.5%~1.5%,淋巴细胞转化值为0.40~0.60、NK细胞活性为45%~65%的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并使用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活性测定进行免疫活性评价。本发明所选用的红松籽粕源于长白山红松籽冷压榨法榨油后产生的副产物,未接触任何有机提取溶剂,方便有效地分离出一种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保存了长白山红松籽原有的品质及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松 原料 制备 免疫 活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以红松籽粕为原料制备免疫活性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蛋白质含量为30%~40%,脂肪含量为15%~25%,淀粉含量为25%~35%,水分含量为2%~4%,灰分含量为5%~7%的红松籽粕为原料,经过原料预处理、复合酶可控酶解、膜分离、减压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获得分子量为3000~10000Da、蛋白质含量为92.0%~96.0%、水分含量2.0%~4.0%、灰分含量为0.5%~1.5%,淋巴细胞转化值为0.40~0.60、NK细胞活性为45%~65%的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1)所述的原料预处理过程,是指在室温条件下,按照红松籽粕与水的比例为3∶100g/mL~10∶100g/mL范围内进行混合,浸泡12~20h后;再利用超声波仪处理物料混合液,超声功率为100~300W,超声时间为5~35min,再将超声后的样液置于储存罐中,4℃存放20~60min,剥离凝固的红松籽油脂层,获得超声处理液,备用;2)所述的复合酶可控酶解过程,是指将超声处理液置于反应罐中,启动搅拌器将转速设置为20~30r/min,同时加热升温使其内料液温度为85~95℃,保温时间为10~15min,将反应罐中料液温度降低至35~45℃后,保持恒温和搅拌状态,利用8.0~1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反应罐中料液pH为5.5~8.5;将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按照比例为1∶2~1∶10投入反应罐中,控制其底物浓度为6%~12%,使用8~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罐中料液的pH为5.5~8.5;控制酶解温度为35~45℃,酶解时间为1.5~3.5h,酶解结束后,将反应罐中红松籽粕酶解液迅速升温至90~95℃时,保温10~30min后,冷却至5~20℃,将冷却后的酶解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温度为0~4℃,转速为8000~10000r/min,离心时间为10~20min,收集上清液,获得红松籽粕酶解物离心液;3)所述的膜分离过程,是指将红松籽粕酶解物离心液进行膜分离处理,膜分截流量为3000~10000Da,调控进口压力为10~30psi,回流压力为5~20psi,流速为1.0~2.0mL/min,收集膜下液,获得分子量为3000~10000Da的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液;4)所述的减压浓缩过程,是指将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液,置于真空旋转蒸发仪中,控制转速为1000~1500rpm,温度45~65℃,浓缩至初始体积的1/3~1/8,收集获得分子量为3000~10000Da的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浓缩液,冷却至5~15℃备用;5)所述的真空冷冻干燥过程,是指将5~15℃的3000~10000Da的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浓缩液,分装于400×200mm的冷冻盘中,厚度为3~5mm;然后置于预冻温度为‑40~‑30℃冷冻库中,预冻时间为0.5~1.5h后,再移至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制冷温度设定为‑60~‑50℃,真空度压力设定为20~60Pa,冻干时间为8~15h,获得红松籽粕免疫活性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1302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氨氧化制备邻氯苯甲腈的方法
- 下一篇: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