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长链超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3246.6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威;刘婷婷;张卫红;黄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1/02 | 分类号: | C08G81/02;C08F120/54;C08F4/00;C08F8/30;A61K47/48;A61K47/3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长链超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点击化学原理直接合成具有温度敏感性长链超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提高了聚合效率,聚合物的聚合度具有较高的可调控性,还能有效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快速对其外端进行改性。其中,超支化聚合物骨架是具有温度敏感性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可以对药物分子进行控制释放;端基上含有反应性炔基基团,可进一步通过点击化学方法设计合成出超分子功能体系,且多种活性药物分子也可直接与超支化聚合物外端发生化学键合制备大分子前药,使药物分子的释放更具靶向性。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温度 敏感性 超支 丙基 丙烯酰胺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长链超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按摩尔比1.2:1.2:0.25混合二炔丙胺、吡啶和4‑二甲氨基吡啶,并加入二炔丙胺质量3~3.5倍的二氯甲烷作为溶剂,搅拌溶解在冰浴条件下滴加2‑溴代异丁酰溴,溶解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向单口烧瓶中加入反应溶剂二氯甲烷体积1~2倍的蒸馏水并继续搅拌20min~30min,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用分液漏斗萃取,取有机相,如此反复三次,并将最终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得淡黄色透明溶液;用旋转蒸发仪将透明溶液浓缩,以乙酸乙酯‑石油醚共混溶液为洗脱剂,过硅胶柱,取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干溶剂得淡黄色油状液体,得到二炔丙基‑2‑溴代异丁酰胺引发剂;所述2‑溴代异丁酰溴与二炔丙胺的摩尔比为1:1.2;所述乙酸乙酯‑石油醚共混溶液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步骤2:在Schlenk管中按摩尔比1:50:1.5:1.5加入步骤1得到的二炔丙基‑2‑溴代异丁酰胺引发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溴化亚铜和三(2‑二甲基氨基)乙基胺,并加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质量1~1.5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将上述物质溶解后所得体系用Schlenk技术除氧,并在氩气保护密封下于60℃下继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加入四氢呋喃进行稀释;以四氢呋喃为淋洗液用中性三氧化二铝吸附柱除去铜离子,得到深黄色滤液;所述四氢呋喃用量为N,N‑二甲基甲酰胺的2~3倍;再将深黄色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后,装入截留分子量为400D的透析袋中,在四氢呋喃‑水共混溶液中透析三天,所述四氢呋喃与水体积比为1:1;然后再用水透析3~4天,冷冻干燥后得到淡黄色固体,得到一个端基含双炔基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线型大分子单体;步骤3:在Schlenk管中以摩尔比1:10加入步骤2得到的线型大分子单体及叠氮钠,并加入线型大分子单体质量2~3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溶解后所得 体系用Schlenk技术除氧,氩气保护密封并在50℃下搅拌反应48h,之后用截留分子量为400D的透析袋在纯水中透析3~5天,冷冻干燥后得到淡黄色固体,得到两个端基分别含单叠氮基和双炔基的AB2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线型大分子单体;步骤4:在Schlenk管中以摩尔比1:1.5:1.5加入步骤3得到的线型大分子单体、溴化亚铜以及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并加入线型大分子单体质量2~3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溶解后所得体系用Schlenk技术除氧,氩气保护密封并在100℃下搅拌反应24h~26h,反应结束后加入四氢呋喃进行稀释,所述四氢呋喃用量为N,N‑二甲基甲酰胺的2~3倍;再以四氢呋喃为淋洗液用中性三氧化二铝吸附柱除去铜离子,得到深黄色滤液,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后,装入截留分子量为400D的透析袋中,在四氢呋喃‑水共混溶液中透析三天,所述四氢呋喃与水体积比为1:1;然后用纯水透析3~4天,冻干后得到的淡黄色固体即为长链超支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0324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向入口的喷气涡流纺纱装置
- 下一篇:飞机内部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