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1137.8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杏琴;毛师师;张建康;曹国宪;钦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6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属于生命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SiO2与不同极性的吸附剂混合组成,这些吸附剂对疏水性能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分离。本方法采用的毛细管电泳法加入了修饰剂β-环糊精,首次在毛细管电泳缓冲体系中加入三氟乙酸,解决了毛细管电泳图中峰的拖尾问题,峰的对称性明显好于文献报道。本方法快速、简便,首次应用磁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测定牛奶中PQQ的含量。与文献方法对比,分离效率提高了6倍。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萃取 毛细管 电泳 测定 生物 样本 吡咯 喹呤醌 含量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毛细管选择及预处理:选用未涂层的41.5cm×50μm石英毛细管柱;新毛细管柱先依次用甲醇冲洗10min,蒸馏水冲洗5min,1mol/L NaOH溶液冲洗30min,蒸馏水冲洗5min,最后再用运行缓冲液冲洗10‑15min;每次进样前,用蒸馏水及运行缓冲液冲洗2min;运行缓冲液及样品溶液均用0.22μm微孔针头过滤器过滤;(2)毛细管电泳分析条件:检测波长为249nm,进样方式为0.5psi压力进样,进样时间10.0秒,分离电压为25kV,毛细管柱温25℃;运行缓冲液为:pH=8.8、10mmol/L硼砂‑10mmol/Lβ‑环糊精‑质量浓度0.1%三氟乙酸的混合液;(3)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PQQ的检测选用牛奶作为生物样本的典型①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100mL1.25mM FeSO4·7H2O60℃下搅拌,用6M NaOH调pH至10,1h后磁性沉淀物分离,用去离子水冲洗,60℃真空干燥6h,得Fe3O4磁性纳米粒子;②改性的混合磁性功能纳米粒子Fe3O4‑SiO2‑Phenyl‑C8的制备将制备得到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加入到含1mM四甲氧基硅烷、1mM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mM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液中,四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甲氧基硅烷体积比1:1:1,加50mL含w/v0.01%吐温‑100、w/v0.02%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v/v12.5%甲醇和0.3mL w/v25%NH3作催化剂,120℃搅拌回流12~16h,用水、丙酮、正己烷依次清洗多次,60℃真空干燥6h,得磁性功能纳米粒子Fe3O4‑SiO2‑Phenyl‑C8;③牛奶样品去除蛋白1mL牛奶加5mL甲醇,涡旋振荡2min,4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用50mL McIlvaine buffer缓冲液稀释,以备磁性固相萃取;McIlvaine buffer缓冲液为:pH7.0、0.1M柠檬酸调0.2M磷酸氢二钠溶液;④磁性固相萃取称取上述制备好的50mg磁性功能纳米粒子Fe3O4‑SiO2‑Phenyl‑C8于安普瓶中,分别用1mL的甲醇及水活化;加入步骤③处理后的牛奶样品溶液10mL, 涡旋萃取1min,甲醇解吸3min,解吸液经氮气吹干,用pH7.0、100μL磷酸缓冲液稀释,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2113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