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1137.8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杏琴;毛师师;张建康;曹国宪;钦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6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萃取 毛细管 电泳 测定 生物 样本 吡咯 喹呤醌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属于生物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吡咯并喹呤醌(pyrroloquinoline quinine PQQ)是一种新的氧化还原酶辅基,主要分布于原核生物以及部分植物和哺乳动物之中,在牛奶尤其母乳中含量较高,被认为是体内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生物样本中PQQ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法等[文献方法1:Zdeneˇk Glatz*,Martina Moravcova′,Oldrˇich Janiczek,Determination of 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739(2000)101–107.]。毛细管电泳是二十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少的优点。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毛细管柱容易清洗、使用寿命长。文献报道的PQQ毛细管电泳检测法是在缓冲体系加入β-丙氨酸,采用反相C18小柱固相萃取分离富集细胞培养基中的PQQ,检出限为0.1~0.2μM,PQQ峰型存在拖尾现象,固相萃取所用的C18小柱价格昂贵,而且步骤繁琐,工作量大。
近年来,磁纳米固相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制备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磁性萃取介质直接分散于样品溶液中,接触面大,对生物样品和液体中含固体悬浮物的样品尤其适合,样品处理简单。本发明采用SiO2与不同极性的吸附剂混合组成,这些吸附剂对疏水性能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从而能够有效的进行分离。本方法快速、简便,首次应用磁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测定牛奶中PQQ的含量。
本方法采用的毛细管电泳法加入了修饰剂β-环糊精,首次在毛细管电泳缓冲体系中加入三氟乙酸,解决了毛细管电泳图中峰的拖尾问题。峰的对称性明显好于文献报道。与文献方法对比,分离效率提高了6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使PQQ与其他较难分离的电中性杂质达到高效快速的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磁性固相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含量的方法:
(1)毛细管选择及预处理:
选用未涂层的41.5cm×50μm石英毛细管柱;新毛细管柱先依次用甲醇冲洗10min,蒸馏水冲洗5min,1mol/L NaOH溶液冲洗30min,蒸馏水冲洗5min,最后再用运行缓冲液冲洗10-15min;每次进样前,用蒸馏水及运行缓冲液冲洗2min;
运行缓冲液及样品溶液均用0.22μm微孔针头过滤器过滤;
(2)毛细管电泳分析条件:
检测波长为249nm,进样方式为0.5psi压力进样,进样时间10.0秒,分离电压为25kv,毛细管柱温25℃;
运行缓冲液为:pH=8.8、10mmol/L硼砂-10mmol/Lβ-环糊精-质量浓度0.1%三氟乙酸的混合液。
(3)生物样本中吡咯并喹呤醌PQQ的检测
选用牛奶作为生物样本的典型,
①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100mL1.25mM FeSO4·7H2O60℃下搅拌,用6M NaOH调pH至10,1h后磁性沉淀物分离,用去离子水冲洗,60℃真空干燥6h,得Fe3O4磁性纳米粒子;
②改性的混合磁性功能纳米粒子Fe3O4-SiO2-Phenyl-C8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