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接触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433.1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峰;张敬莹;罗兵;郭春华;张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接触调整的方法,该识别方法包括:(1)根据克林跟贝尔格锥齿轮加工理论,建立齿轮加工坐标系,根据刀尖一点方程,推导出轮齿表面方程。将方程进行处理,得到轮齿的三维模型;(2)利用已建成的轮齿三维模型应用Abaqus软件仿真其受到外载荷作用下,研究其接触迹线变化规律;(3)根据前面得到的变载荷与轮齿接触迹线变化的规律,在实际安装后实行预加载,查看轮齿接触区的位置。最好把接触区调在小端,这样使受力后的“接触区”正好位于齿面中间位置,这样可以避免轮齿在受到重载时是接触区“溢出”齿面,避免了轮齿损伤,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为合理经济地提高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传动精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的安装提供有效借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林根 贝尔格 齿轮 接触 调整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接触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用于分析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受力后轮齿接触迹线变化趋势的三维模型:其中包括以下步骤:1.1根据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的加工原理,建立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的各加工坐标系,并通过个坐标系中的转换建立轮齿齿面方程;1.2利用Matlab离散轮齿齿面方程,得到齿面上离散点坐标,将这些坐标导入Pro/E中,建立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2)应用Abaqus软件对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受外载荷作用下的齿轮接触迹线变化与外载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包括以下步骤:2.1将在Pro/E中建立的模型导入Abaqus软件,并对导入后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其中,前处理采用Hypermesh类型的网格来划分网格,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材料参数;2.2根据齿轮的加载特性,应用Abaqus软件设定克林根贝尔格锥齿轮受到的外载荷,外载荷采用逐步递增的方式施加在轮齿上,即从轻载,中载一直到重载;2.3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对轮齿接触迹线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接触迹线变化与载荷之间的关系。3)根据接触迹线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在齿轮的实际安装过程中,调整接触迹线的位置以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具体过程为:在实际安装后实行预加载,查看轮齿接触区的位置,并把接触区调整在从齿面中间偏向小端一侧的位置,并根据齿轮在轻载、中载或重载的不同的实际工况,适当调整接触区偏离齿面中间的距离,保证受力后的接触区正好位于齿面中间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0143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