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棒状细菌转化体和使用该转化体的缬氨酸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80041150.6 | 申请日: | 2012-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6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汤川英明;乾将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09;C12P13/08;C12R1/15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转化体,其通过在宿主棒状细菌中导入下述(a)、(b)和(c)中任意一种以上的DNA而得到,(a)在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编码乙酰羟酸合成酶的DNA中引入了使该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G156E)的突变的DNA或者其类似物;(b)在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编码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的DNA中引入了使该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第34位丝氨酸突变为甘氨酸(S34G)、使第48位亮氨酸突变为谷氨酸(L48E)、使第49位精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R49F)的突变的DNA或者其类似物;(c)来源于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的编码亮氨酸脱氢酶的DNA或者其类似物。 |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转化 使用 缬氨酸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转化体,其通过在宿主棒状细菌中导入下述(a)、(b)和(c)中任意一种以上的DNA而得到,(a)在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编码乙酰羟酸合成酶的DNA中引入了使该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第156位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G156E)的突变的DNA,或者在严格条件下与由该DNA的碱基序列的互补碱基序列构成的DNA杂交并且编码具有乙酰羟酸合成酶活性的多肽的DNA;(b)在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编码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的DNA中引入了使该DNA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第34位丝氨酸突变为甘氨酸(S34G)、使第48位亮氨酸突变为谷氨酸(L48E)、使第49位精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R49F)的突变的DNA,或者在严格条件下与由该DNA的碱基序列的互补碱基序列构成的DNA杂交并且编码具有乙酰羟酸异构还原酶活性的多肽的DNA;(c)来源于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的编码亮氨酸脱氢酶的DNA,或者在严格条件下与由该DNA的碱基序列的互补碱基序列构成的DNA杂交并且编码具有亮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多肽的DN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未经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8004115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