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有机工质为冷却液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14131.8 | 申请日: | 2012-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龙臻;李华山;卜宪标;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2G5/00 | 分类号: | F02G5/00;F02G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朱武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有机工质为冷却液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与发动机、发动机内冷却管、动力传送系统、车(船)载暖风机相连,包括涡轮机、风冷式冷凝器、储液罐、冷却液循环泵、闪蒸器、节流阀、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和第一至第十二电磁阀。本发明选择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对大气层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或影响很小、传热性较好、气体比容小、蒸汽压力大的有机工质代替水作为冷却液。通过回收发动机冷却热量和发动机尾气废热,有机工质温度升高,形成的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机输出动力,既可以驱动车(船)载空调压缩机,也可为发动机提供部分动力。本发明在同一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下,通过多种模式下切换实现制冷、制热、供电,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约了汽车(船)的运营成本。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有机 工质 冷却液 发动机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应用有机工质为冷却液的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与发动机(7)、发动机循环冷却液的传热进出口(6,8)、动力传送系统、发动机的高温废气出口(10)、车/船载暖风机(2)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涡轮机(1)、风冷式冷凝器(3)、储液罐(4)、冷却液循环泵(5)、闪蒸器(9)、节流阀(J1)、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11)和第一至第十二电磁阀(F1‑F12);涡轮机(1)的功输出轴与动力传送系统相连,;涡轮机(1)的乏汽出口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第一电磁阀F1、第四电磁阀F4、风冷式冷凝器(3)与储液罐(4)的主入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第二电磁阀F2、车载暖风机(2)、第三电磁阀F3、第四电磁阀F4、风冷式冷凝器(30与储液罐(4)的主入口连接;储液罐(4)的分入口经过节流阀J1与闪蒸器(9)的饱和液体出口连接,储液罐(4)的出口通过第五电磁阀F5、冷却液循环泵(5)与发动机(7)内循环冷却液的传热入口(6)相连,而循环冷却液的传热出口(8)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六电磁阀F6与闪蒸器(9)的入口连通形成主流路,另一路经过第七电磁阀F7与第五电磁阀F5的入口相连形成旁通管路;闪蒸器(9)的饱和蒸汽出口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八电磁阀F8、第十电磁阀F10与涡轮机(1)的入口相连,另一路经过第九电磁阀F9与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11)的冷却工质入口相连,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11)的冷却工质出口经第十电磁阀F10与涡轮机(1)的入口相连;发动机(7)的高温废气排放口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十一电磁阀F11与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11)的废气出口(10)连通,另一路经第十二电磁阀F12与发动机废气余热回收器(11)的废气出口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1413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化TM模介质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工业门防坠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