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液力变矩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7558.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丽君 |
主分类号: | F16H47/08 | 分类号: | F16H47/08;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泵轮、从动轮、涡轮、耦合差速器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泵轮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相联结。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相联,并与泵轮相对安装,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泵轮和从动轮的叶片之间充满工作液。涡轮安装在泵轮和从动轮之间的工作液由从动轮回流到泵轮的区域,并靠近泵轮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联结。涡轮的叶片与转动方向成夹角,使得涡轮转动时,涡轮的叶片推压工作液流向泵轮的方向。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和行星齿轮组成。耦合差速器由圆环缸体、螺旋筋板、转动盘和耦合转子组成。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液力变矩器 | ||
【主权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泵轮、从动轮、涡轮、耦合差速器、行星齿轮机构。本发明所述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轮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以及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相联结。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相联,并与泵轮相对安装,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泵轮和从动轮的叶片之间充满工作液。所述涡轮安装在泵轮和从动轮之间的工作液从从动轮回流到泵轮的区域,并靠近泵轮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联结。涡轮的叶片与转动方向成夹角,使得涡轮转动时,涡轮叶片推压工作液流向泵轮方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和行星齿轮组成。行星齿轮安装于行星架的行星齿轮轴上,与齿圈和太阳轮两者啮合。行星齿轮既可以围绕行星齿轮轴自转,又可以在齿圈内行走围绕太阳轮公转。所述耦合差速器由圆环缸体、螺旋筋板、转动盘、耦合转子组成,其中圆环缸体是一个有圆环形空腔的缸体。圆环形空腔的轴面剖视图为圆形。所述螺旋筋板位于所述圆环形空腔中,沿圆弧面分布,并与所述圆环缸体联结为一体成为圆环涵道缸体,圆环涵道缸体沿圆环形空腔开有缸体环槽,所述转动盘位于缸体环槽中。所述耦合转子安装在转动盘上,位于圆环形空腔内。耦合转子外径边缘与圆环形空腔内表面相接触,其转动轴线与转动盘转动轴线垂直,并与圆环形空腔的圆环轴线相切;所述耦合转子沿半径方向开有耦合槽,螺旋筋板可以穿过耦合槽。当耦合转子和转动盘与圆环涵道缸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螺旋筋板与耦合槽的滑动啮合推动耦合转子围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所述螺旋筋板沿所述圆环形空腔的圆弧表面分布,使得耦合转子随转动盘与圆环涵道缸体产生相对旋转,并以均匀转速转动时,耦合转子因耦合槽与螺旋筋板的滑动啮合而围绕自身转动轴线以均匀转速自转。所述螺旋筋板的起始端位于转动盘的一侧,并与耦合转子的耦合槽开始滑动啮合,随着转动盘与圆环涵道缸体之间的相对转动,耦合转子在螺旋筋板的推力作用下自转约一周,到达转动盘的另一侧的螺旋筋板的终止端,则螺旋筋板与耦合槽脱离啮合。耦合转子继续转动,又回到螺旋筋板起始端的一侧,又开始下一次的滑动啮合。所述圆环涵道缸体在转动盘两侧,螺旋筋板起始端和终止端附近的位置开有工作液出入口。当转动盘和耦合转子与圆环涵道缸体产生相对转动时,工作液通过出入口流进及流出耦合差速器。所述耦合差速器位于泵轮和从动轮之间,其中的圆环涵道缸体和转动盘分别与泵轮或从动轮联结。泵轮通过耦合差速器进出工作液的压力差,驱动从动轮转动,并带动输出轴输出转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丽君,未经袁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5755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