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液力变矩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7558.9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丽君 |
主分类号: | F16H47/08 | 分类号: | F16H47/08;F16H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5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液力变矩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
发明背景:
本发明所涉及的新型液力变矩器,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越野汽车、挖掘机、拖拉机、矿区运输等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动力的传输。
现有的广泛使用的液力变矩器,具有无级连续变速和改变转矩的能力,对外负载具有良好的自动调节和适应性,它使汽车起步平稳,加速迅速均匀,其减震作用降低了传动系统的动载和扭震,延长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舒适性、通过性、安全性以及行驶的平均速度。
但是目前使用的液力变矩器,普遍存在传动效率不够高的缺点。在中低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动力不能完全传递给变速器;在中高速度行驶时,又必须通过锁止器来提高效率。而在降速操作下,锁止器又要脱离锁止。如果处于多变工况状态下行驶,频繁地进行增速和降速的操作,则液力变矩器处于频繁的锁止和脱离锁止交替转换的状态下,则使系统的动力损耗增加,不利于节能减排。更何况目前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在行驶阻力降低时,没有增速的功能,例如已经公开的专利有,德国专利技术No.94107829.9、No.99111343.8,日本专利技术No.00133785.8、No.200710154498.7等。
本发明提出了全新的设计,不仅保持了现有液力变矩器的各项优点,同时在中低速度行驶时,使得发动机的功率能够更高效率地传递给变速器;在中高速度行驶时,在无需锁止器锁止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高效率地传递发动机的功率。在行驶阻力降低的工况下,本发明能够在发动机输入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提供增速的功能。关于本发明专利叙述中的名词解释:
1.轴面剖视图:在与转动轴线相重合的平面上剖切所得的视图。如图1所示。
2.旋转面视图:在与转动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剖切所得的视图。如图3所示。
3.转动轴线:转动体或旋转空间的转动轴线。如图1中的轴线O。
4.圆环轴线:轴面剖视图为圆形的三维体圆环,其圆的环绕轴线,如图1中的轴线Q。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液力变矩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泵轮(BL)、从动轮(CP)、涡轮(WL)、耦合差速器(YO)和行星齿轮机构(XC)。
其中泵轮(BL)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XC)以及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相联结。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
从动轮(CP)与所述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轴相联,并与泵轮(BL)相对安装,其旋转面视图为圆形,其轴面剖视图为半圆弧形,并有径向弧形叶片,泵轮(BL)和从动轮(CP)的叶片之间充满工作液。
涡轮(WL)位于泵轮(BL)和从动轮(CP)之间的工作液由从动轮(CP)回流到泵轮(BL)的区域,并靠近泵轮(BL)一侧,与行星齿轮机构(XC)联结。涡轮(WL)的叶片与转动方向成夹角,使得涡轮(WL)转动时,涡轮(WL)的叶片推压工作液流向泵轮(BL)的方向。
行星齿轮机构(XC)由太阳轮(T)、齿圈(R)、行星架(S)和行星齿轮(u)组成。行星齿轮(u)安装于行星架(S)的行星齿轮轴上,与齿圈(R)和太阳轮(T)两者啮合。行星齿轮(u)既可以围绕行星齿轮轴自转,又可以在齿圈(R)内行走围绕太阳轮(T)公转。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行星架(S)与泵轮(BL)及输入轴相联结。当太阳轮(T)与涡轮(WL)相联结时,则齿圈(R)固定。当齿圈(R)与涡轮(WL)相联结时,则太阳轮(T)固定。
耦合差速器(YO)由圆环缸体(GT)、螺旋筋板(LJ)、转动盘(P)和耦合转子(C)组成。其中圆环缸体(GT)是一个有圆环形空腔的缸体,空腔的轴面剖视图是圆形。螺旋筋板(LJ)位于圆环形空腔中,并沿圆弧表面分布,与圆环缸体(GT)联为一体,形成圆环涵道缸体。圆环涵道缸体上开有缸体环槽,转动盘(P)位于环槽中。耦合转子(C)安装在转动盘(P)上,位于圆环形空腔内。耦合转子(C)的外径边缘与圆环形空腔内表面相接触,其转动轴线与转动盘(P)的转动轴线垂直,并与圆环形空腔的圆环轴线相切。耦合转子(C)沿半径方向开有耦合槽,螺旋筋板((LJ)可以穿过耦合槽。当耦合转子(C)和转动盘(P)与圆环涵道缸体发生相对转动时,螺旋筋板(LJ)与耦合槽的滑动啮合推动耦合转子(C)围绕自身转动轴线自转。
螺旋筋板(LJ)沿圆环形空腔的圆弧表面分布,使得耦合转子(C)随转动盘(P)与圆环涵道缸体产生相对旋转,并以均匀转速转动时,耦合转子(C)因耦合槽与螺旋筋板(LJ)的滑动啮合而围绕自身转动轴线以均匀转速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丽君,未经袁丽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7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