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径和厚度可控、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5784.2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侯鹏翔;石超;刘畅;成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1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制备小孔径、超薄、孔径和厚度可控的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方法。以高纯铝为阳极,在硫酸的电解液中施加一定的恒压直流电源进行阳极氧化,选择适当的阴阳极间电压、电解液浓度、电解液温度及阳极氧化时间,反应后将带有铝基体的阳极氧化铝作为阳极,置于高氯酸和丙酮的混合液中,在高于阳极氧化电压5-15V的电压下阳极电解处理,使氧化铝膜与铝基体分离且同时去除阻挡层,从而得到小孔径、孔径和厚度可控且通孔的阳极氧化铝膜。本发明实现了小孔径、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大量、简单、无损、均匀、规模制备,解决了目前无法获得小直径、超薄、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技术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径 厚度 可控 阳极 氧化铝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孔径和厚度可控、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纯铝片先后经丙酮超声清洗1~3分钟、摩尔浓度1~3M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5分钟,来除去铝片表面存在的油脂和氧化物;(2)将步骤(1)处理后的铝片作为阳极,以相同铝片作为阴极,采用直流恒压进行一次阳极氧化,一次阳极氧化时间为2~5小时,阳极氧化温度为‑10~20℃,电解液为硫酸水溶液;电解液浓度为5~40wt%,电压为3~20V;(3)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氧化铝,在温度为60~80℃的条件下,在1.8~2.4wt%三氧化铬和4~6wt%磷酸混合水溶液中处理,处理时间为30~60分钟,以除去一次阳极氧化层;(4)步骤(3)处理后的铝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步骤(2)相同条件下再次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时间根据所需膜厚确定,范围为15min~10h;(5)步骤(4)处理后的氧化铝膜放入高氯酸的丙酮脱膜溶液中,高氯酸和丙酮的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0)∶1,施加高于阳极氧化电压5~15V的直流电压,室温下进行阳极电解脱膜处理,在1分钟以内可得到通孔、独立的阳极氧化铝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3578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铃薯同步施药种植机
- 下一篇:一种片式宽域汽车氧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