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3410.0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南宁;余威;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58 | 分类号: | 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06440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改善粗轧中间坯镰刀弯的方法,属于热轧中间坯板型控制技术领域。工艺流程包括:粗除鳞、SSP定宽、E1R1粗轧、E2R2粗轧、精轧;工艺中控制合适的技术参数。优点在于,解决在粗轧高速度模式下,出现的头部轧制不平稳,升速段发生震动,本体轧制时容易窜动等问题,提高热轧主轧线的稳定性,改善中间坯板型质量,减少中间坯镰刀弯出现的概率,提高板卷合格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中间 镰刀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改善中间坯镰刀弯的方法,工艺流程包括:粗除鳞、SSP定宽、E1R1粗轧、E2R2粗轧、精轧;其特征在于,在工艺中控制如下技术参数:粗轧轧钢工艺是单轧机往复轧制,其轧制模式采用E1R1轧机轧制1道次→E2R2轧机轧制5道次,即“1+5”轧制模式;E1R1轧机轧制3道次→E2R2轧机轧制3道次,即“3+3”轧制模式;粗轧每个道次厚度压下负荷分配的边界条件:(1)粗轧末道次入口轧件的宽度厚度比如下:宽度压下率在21%、4.5%、2.4%、1.5%、1%、0.8%、0.5%、0.4%、0.2%、0.13%时所对应的轧件宽厚比分别为:1.8~2、8.9~10、19~20、27~30、35~40、43~50、67~80、56~100、156~200、203~300;(2)轧件宽度、厚度压下量比:将比值设定于0.5~0.83;对负荷分配的模型系数进行修正(1)粗轧负荷分配的模型包括:平辊压下模块、轧辊咬入模块、负荷分配模块、立辊压下模块、轧制模式,通过分析并修正如下;对模型中的系数a1、a2、a3、a4、a5、a6修正如下:“1+5”轧制模式下:R1第1道次、R2第1道次、R2第2道次、R2第3道次、R2第4道次、R2第5道次的平辊负荷分别为:0.98±0.3、0.96±0.3、0.98±0.3、0.89±0.3、0.82±0.3、0.55±0.3,立辊负荷分别为:1±0.3、0.96±0.3、0、0.8±0.3、0、0.4±0.3;“3+3”轧制模式下:R1第1道次、R1第2道次、R1第3道次、R2第1道次、R2第2道次、R2第35道次的平辊负荷分别为:0.98±0.3、1±0.3、0.92±0.3、0.9±0.3、0.82±0.3、0.55±0.3,立辊负荷分别为:1±0.3、0、0.95±0.3、0.85±0.3、0、0.58±0.3;(2)对变形抗力模型进行调试优化如下:a1到a5_3是典型钢种的变形抗力系数;数值范围都为±1.8;对于R1、R2厚度压下为:9.359 0.16 0.1 0.126 ‑1.75 0.594 2851.0 2968.0 ‑1120.0;对于E1、E2、F1E宽度压下为:4.41 0.41 0.14 0.0 0.0 0.0 5000.0 0.0 0.0;确定粗轧6道次轧制模式下,道次分界及其负荷分配如下:1道次、2道次为“定型”道次,3道次、4道次为“压下”道次,5道次为“压下”和“平整”道次,6道次为“平整”道次。此负荷分配技术的轧制力和粗轧轧制道次之间的回归关系如下:y=A x3‑B x2+C x+D;其中,A∈[‑65,+86],B∈[‑1400,‑969],C∈[+5000,+7800],D∈[+5984,+7342];轧制力Y轴、单位K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8341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