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7584.3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0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吕长利;曲颖;付玉芹;何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C09K11/06;B82Y40/00;B82Y30/00;A61K47/32;C12N15/6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两种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属于荧光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采用原位生成的方法,将8-羟基喹啉与络合在介孔二氧化硅内的锌离子直接配位以及将共轭高分子聚对苯撑乙炔前驱体双锍盐直接通过离子交换过程引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内,从而合成得到化学及热力学性质稳定的荧光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即8-羟基喹啉锌和荧光共轭聚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基于荧光介孔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稳定的荧光特性,较好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以上制备的荧光介孔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药物缓释、细胞标记及基因载体等生物学方面。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二氧化硅 纳米 微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生物学应用,其特征在于:纳米微粒尺寸为40‑150纳米,孔径2‑5纳米,比表面积>150m2g‑1。8‑羟基喹啉配合物及荧光共轭高分子在二氧化硅介孔孔道中采用原位生成的方法制备。荧光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可应用于药物缓释,细胞标记及转基因载体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3758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